多数工程合金基于多元固溶体,合金化效果需要固溶体结构稳定性的保证,过多添加导致相析出而失去固溶效果。其关键科学问题在于建立稳定固溶体的结构模型。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引入我们针对准晶非晶提出的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初步解释了Cu-Ni合金中Fe的最佳含量问题,预示着该模型可能普适于多元固溶体合金。本项目以具有重要工业价值的Cu-Ni基白铜合金为研究背景,重点研究与Cu呈弱混合焓、与Ni呈负混合焓的Fe、Co、Cr、V、Nb、Mo、Ta、W、Sn、Al等合金化元素,在团簇式的框架下,通过调整合适的M/Ni比例来实现在Cu中难溶的元素M在Cu-Ni合金中的有效溶入,建立Cu-Ni-M稳定固溶体结构模型并实施合金设计,进而测试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蚀性和导电性,整体性地对这类Cu-Ni多元铜合金进行共性研究,推出具有普适意义的稳定固溶体结构理论,以指导工程合金设计。
项目针对多元Cu-Ni-M合金,引入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建立了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稳定固溶体合金的结构模型,并以此解析了现有合金牌号成分。在团簇式[M1-Ni12]Cux的框架下实施合金成分设计和性能测试,发展了一批高导电率铜合金,为引线铜合金提供了新成分配方,从而初步建立一种基于化学近程序结构单元的合金设计理论,揭示了工程合金成分的结构根源,提出普适意义的多元合金设计理论。我们目前正致力于完善模型,并使之形成实用合金设计方法。代表性成果包括:1)面心立方合金固溶体结构模型及Cu-(Zn,Ni)合金成分解析,Sci Rep 2014;2)体心立方合金固溶体结构模型及相关合金成分解析,J Alloys & Comps 2015;3)以团簇模型解释三元合金电阻率规律,J Phys D Appl Phys 2016;4)团簇的定义,J Appl Cryst 2015(晶体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刊物);5)高稳定导电铜互联线,美国专利2015。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的低弹性模量beta-Ti固溶体合金成分设计
以"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解析二元共晶合金结构与成分
团簇固溶的高化学稳定性导电Cu合金薄膜
置换型面心立方固溶体合金团簇球周期共振模型及相关合金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