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国家颁布了新医改方案,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并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为保障农村群众安全使用基本药物,须保障农村地区基本药物流通安全,这是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本项目以《药品管理法》为依据,综合运用过程理论、权变理论和效率配置理论,以管理学研究方法为基础,借鉴数理统计、流行病学等自然科学研究手段,构建农村基本药物流通安全监管模式,在10个试点县进行1年实践验证,用SPSS17.0软件对其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可望创新农村基本药物流通安全监管之方法。该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保障农民能及时、安全、有效地使用基本药物,而且能为国家落实新医改方案、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保驾护航,同时为我国构建城乡一体化"药品流通管理规范"打下基础,并为丰富药品监管理论做出新的尝试。
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2009年8月18日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在基层开始实施。如何保障农村基本药物流通安全,关系占全国人口60%的农村人口用药安全、及时、有效以及可负担。课题组以过程理论、权变理论,效率配置理论为依据,用归纳和演绎法、专家会议法、Delphi法、访谈法、现场调查法等对基本药物流通安全进行研究;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基本药物流通安全问题主要有:过期失效药品、技术人员配备不足、药品储存不规范、“规范药房”建设不平衡;电子监管欠缺、执法能力待提高,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储存、养护等无监管依据;农村诊所基本药物流通安全风险大。主要原因有:现行法律法规对整个药品经营链条未达全覆盖,违法成本低;监管人力和技术设备资源不足;涉药人员法律素质诚信意识淡漠;市场机制在药品经营企业竞争中表现失灵。.为保障基本药物流通安全,构建:全过程监管的《基本药物流通安全监管模式》(下称《模式》)。分3个模块:.(1)事前控制模块——备案管理、宣教管理、常规检查;.(2)事中控制模块——监督抽验、实时监督、电子扫码、飞行检查;.(3)反馈控制模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药品责任追究。.为了解该模式运行效果,设计了《农村基本药物流通安全监管考核指标体系》(下称《体系》),该体系由3级指标构成,一、二级指标:政府支持(机构成立、联动机制、经费情况);药监监管(组织管理情况、基药宣传、装备和使用情况、电子监管网络情况、基本药物流通监管情况);社会监督(监管人员、监管作用);成绩成效(经营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基本药物供应情况、药品追踪监管情况)。使用《模式》及《体系》在江西省10个试点县试运行一年,并对考核指标的信度进行检验,Alpha =0.7039,显示信度为佳。.结果显示《模式》和《体系》创新了基本药物流通监管、监管考核之内容和方法,对促进基本药物流通安全监管效果有积极作用,简单、易用,适应农村地区基药流通安全监管实际,值得基层药品监管部门借鉴和推广。.为保障农村基本药物流通安全,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还有: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的构建;现代技术在基本药物流通监管中的运用研究;经营机构药品安全信用体系构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农村药品流通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研究-以江西为例
西部城乡基本药物可获得性评估与改善策略研究- - 以陕西为例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模式政策优化研究-以山东省农村地区为例
农村生物质能支持政策实施绩效及其优化路径——以江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