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赋存状态及其演化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0217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汤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安徽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元娜,张文媛,葛业君,李立园,张松
关键词:
矿物有害微量元素电厂赋存状态
结项摘要

The emission of hazardous trace elements from coal combustion in Chinese power plants has caused great impact on regional environment. It is the hot issue in research of coal geochemistry. During coal combustion, occurrence mode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hazardous trace elements, such as arsenic, selenium and chromium is unclear. The feed coal collected from Huainan typical coal-fired power plant will b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oal chemistry, geochemistry and coal geology, and high-precision instrumental techniques, this project aims to investigate valence state, chemical speciation and minerals of hazardous trace elements during coal combustion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e.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hazardous trace elements occurrence will be illuminated during coal combustion. 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id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n geochemical theory of trace elements in coal, and w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adjusting the combustion mode to reduce emissions of hazardous trace elements.

燃煤释放的有害微量元素污染是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也是煤地球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表明,燃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害微量元素,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砷、硒、铬等的赋存状态及其演化机制尚不明确。本项目以我国六大煤电基地之一-淮南的典型电厂原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模拟煤燃烧,研究不同温度和气氛作用下砷、硒、铬的价态、化学结合态、精细化学结构和矿物组成,基于煤化学、地球化学、煤地质学等交叉学科理论,解析燃煤过程中砷、硒、铬赋存状态的演化规律,揭示不同燃烧条件下砷、硒、铬赋存状态的演化机制。本项目的实施将丰富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为燃煤电厂调整燃烧方式以减少有害微量元素的排放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项目摘要

燃煤释放的有害微量元素污染是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也是煤地球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项目以典型电厂原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模拟煤燃烧,研究燃烧产物中有害微量元素(砷、硒、铬)的含量、价态、化学结合态、精细化学结构和矿物组成,基于煤化学、地球化学、煤地质学等交叉学科理论,采用高精度物相鉴定、微量元素测试和统计分析等手段,解析了燃煤过程中砷、硒、铬的释放行为及赋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燃烧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有害微量元素砷、硒、铬的释放率逐渐增加,且硒释放率较高,砷次之,铬释放率较低;(2)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砷、硒、铬的主要化学结合态是残渣态和铁锰氧化态,在燃煤过程中砷、硒、铬的5种化学结合态明显减少,发生了固态向气态的转化;(3)燃煤过程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如Ca、Mg、Fe等,与有害微量元素砷、硒、铬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络合物,影响煤燃烧过程中砷、硒、铬的价态变化;(4)燃煤过程主要有四个蚀变阶段,煤中矿物相的转化行为主要依赖于燃烧温度;温度超过600℃时,矿物衍射峰的强度开始产生一系列变化;温度达到1200℃时,矿物相趋于简单。燃煤过程中有机物的挥发和无机矿物的分解,直接影响砷、硒、铬的释放行为及赋存特征;(5)电厂燃煤过程中的有害微量元素的迁移转化会对地球表生环境产生影响。研究成果将丰富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为燃煤电厂调整燃烧方式以减少有害微量元素的排放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2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DOI:10.13247/j.cnki.jcumt.001297
发表时间:2021
3

高浓度煤粉火焰中煤质对最佳煤粉浓度的影响

高浓度煤粉火焰中煤质对最佳煤粉浓度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4
4

粘土矿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研究

粘土矿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研究

DOI:
发表时间:
5

柔性基、柔性铰空间机器人基于状态观测的改进模糊免疫混合控制及抑振研究

柔性基、柔性铰空间机器人基于状态观测的改进模糊免疫混合控制及抑振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18.19.027
发表时间:2018

汤泉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燃煤过程有害微量元素赋存状态对其释放、迁移控制机理

批准号:40273035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刘桂建
学科分类:D0707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卷烟燃烧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及其赋存状态的迁移转化行为研究

批准号:2150716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康彧
学科分类:B06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岩浆热液作用对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影响机理研究

批准号:4167214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桂建
学科分类:D0208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元素偏析及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纳米尺度综合分析研究

批准号:59571030
批准年份:1995
负责人:李斗星
学科分类:E0101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