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新世气候变化在古代文明演进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0kaBP气候事件与古文明兴衰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中原郑洛一带是我国以夏朝建立为标志的古代文明诞生地区,然而有关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时的环境背景以及环境变迁在古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项目拟通过对郑洛地区河南省温县青峰岭湖相剖面的古气候演变信息的提取,揭示出4.0kaBP 气候事件在郑洛地区的环境表现;通过GIS制图技术,揭示郑洛地区龙山文化至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址分布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4.0kaBP气候事件引起的环境变化对郑洛地区考古遗址时空分布的影响,并进而探讨4.0kaBP气候事件在郑洛地区以夏朝建立为标志的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动因,也可为当今人类社会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古文明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演化动因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在古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文明之一,然而,其演化动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项目是一个考古学、古人类学和古气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探索性项目,旨在利用古气候重建和考古证据,结合人类学和古人口学理论对中原地区的古人地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揭示出中国古文明演进的动力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通过对渑池湖相剖面(厚3.18m) 12个14C样品的测年(美国Beta实验室测试)和145个孢粉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8.0-5.0kaBP为全新世最适宜期, 4.2-4.0kaBP降温事件在此剖面并没有很好的反映;.(2)古气候重建集成分析表明龙山时代(5.0-4.0kaBP)并非传统上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显著暖期,而是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早中龙山时代(5.0-4.5kaBP)暖期和中晚龙山时代(4.5-4.0kaBP)冷期以及发生在该整体降温阶段末期,即4.2-4.0kaBP左右的全球性显著降温事件;.(3)野外调查结合ArcGIS技术,发现中原地区龙山末期-夏代早期,即龙山-二里头文化转变阶段遗址数量显著减少,反映出全球性的4.2kaBP气候事件对中原地区古人类的影响也比较明显;.(4)通过系统古人地关系研究,结合考古学证据以及古人类学理论,揭示了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酋邦社会和中原地区以夏朝建立为标志的中国古代文明产生的动因。在龙山中晚期,4.5-4.0kaBP降温事件作用于一定人口规模之上,在社会限制的条件下引起人口-资源失衡,触发人群间的竞争与战争,进而促进了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酋邦社会的产生;在龙山时代末期,4.2-4.0kaBP降温事件引起中国东南季风区形成北旱南涝的局面,形成中原地区的地理限制,同时引起中原周围地区人口向中原地区迁徙,触发人群间的竞争,并进而促进以夏朝建立为标志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诞生。研究结果能够很好地解释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酋邦社会和中原地区夏朝产的过程、动因、以及时间和地点。.(5)从降温事件与季风降雨关系、以及古人地关系视角论证了“五帝时代”和尧舜禹大洪水发生的历史真实性,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古文明演进动因和中国古代文明演进历史。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末次冰期时人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背景
杭嘉湖地区全新世极端气候环境事件及其对新石器文化的影响
秦岭地区更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及其对古人类行为的影响
燕辽地区中全新世人类定居过程和食物结构状况对气候变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