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 造成此类疾病的主要罪魁祸首是细菌生物膜,它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及免疫逃避性。目前临床上仍然没有有效的抗生物膜的药物,寻找新的、高效的去除生物膜的药物成为发现抗生素的新的途径。对于生物膜的研究已成为致病性微生物领域的一大热点。本课题旨在通过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的配合,以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BF)为靶标,结合现代色谱学,现代波谱学,现代色谱-波谱联机技术,快速分离并结构确定南海掘海绵Dysidea sp.的靶向抗PA生物膜活性物质,改构活性成分,发现生产新的抗PA生物膜活性先导结构,研究活性与结构关系,总结出显效基团,以期得到有效的抑制或移除PA生物膜的活性化合物,并从化合物对生物膜膜外物质的瓦解,对膜的渗透,以及对膜内细菌的抑制等多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为研制海绵来源的新型靶向抗慢性感染临床制剂奠定基础。
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 造成此类疾病的主要罪魁祸首是细菌生物膜,它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及免疫逃避性。目前临床上仍然没有有效的抗生物膜的药物,寻找新的、高效的去除生物膜的药物成为发现抗生素的新的途径。对于生物膜的研究已成为致病性微生物领域的一大热点。本课题通过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的配合,以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BF)为靶标,结合现代色谱学,现代波谱学,现代色谱-波谱联机技术,快速分离并结构确定南海掘海绵Dysidea sp.的靶向抗PA生物膜活性物质,改构活性成分,发现生产新的抗PA生物膜活性先导结构,研究活性与结构关系,总结出显效基团,得到有效的抑制或移除PA生物膜的活性化合物,并从化合物对生物膜膜外物质的瓦解,对膜的渗透,以及对膜内细菌的抑制等多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为研制海绵来源的新型靶向抗慢性感染临床制剂奠定基础。.研究结果:1. 建立高效的抗细菌生物膜的筛选系统。2. 分离化合物71个,其中新化合物15个,筛选到PA生物膜有效的南海掘海绵活性成分1个。.3. 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4篇论文,申请4个专利。4. 培养博士研究生名3名,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后3名。.5. 参加国际国内会议交流一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淋巴瘤表观遗传学靶向治疗的进展
中国南海掘海绵属(Dysidea)3种海绵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南海海绵Iotrochota sp.抗附着他感物质的研究
海绵Sarcotragus sp.抗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无毒靶向化学防御物质的研究
南海海绵共生真菌的原位培养分离及其新活性物质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