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驱动力,定量评价二者在土地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对于沙漠化防治和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2000年以来沙漠化动态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为研究对象,以潜在植被与实际植被状况对比作为衡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的理论基础,选择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衡量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的基本指标,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漠化过程的影响统一到与沙漠化一起变化的NPP上来,根据潜在NPP以及潜在NPP与实际NPP的差值衡量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并以此构建沙漠化逆转和发展过程中不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情景下的定量评价方法,并采取实地调查、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作为辅助手段进行验证,最终确定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土地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定量评价模型。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驱动力,定量评价二者在土地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对于沙漠化防治和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选择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反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漠化影响的公共指标,以潜在NPP以及潜在NPP与实际NPP的差值来衡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通过分析潜在NPP以及潜在NPP与实际NPP的差值的变化趋势,建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土地沙漠化逆转和发展中相对作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基于该研究方法,选择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典型研究区,定量评价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2000-2010年该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潜在NPP以及潜在NPP与实际NPP的差值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定量评价方法较为可靠,为定量研究沙漠化驱动力作用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2)综合地面验证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农户调查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定量评价的验证方法体系能够对定量评价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的验证;(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耦合作用是2000-201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漠化逆转的主导因素,其中人类活动的作用更大一些,主要归因于2000年以来该地区京津风沙源工程、退耕还林(草)、围封禁牧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地表干湿环境的改善;(4)人类活动是2000-201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主要体现在生态保护政策在执行层面的监管不力以及能源、采矿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等,而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部分地区沙漠化的发展:(5)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土地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具有典型的尺度依赖特征,需要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下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基于可拓学倾斜软岩巷道支护效果评价方法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研究
呼伦湖区沙漠化及其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相对作用的研究
土地沙漠化过程中人为作用定量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