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尼曼一皮克病(NPC)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95%的NPC疾病是由于NPC1基因突变引起大量未酯化的胆固醇和神经节苷脂在内吞体/溶酶体聚积,引发多器官病变,最终导致病人早期死亡。所有系统中神经系统的病变最为严重,但是NPC1突变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的机制却不明确。本研究将采用NPC1疾病小鼠模型,通过双膜片钳、活细胞成像、脑片电生理等技术,研究NPC1缺失小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形成、突触递质的释放、突触抑制、突触囊泡的胞吐和转运以及短时程可塑性是否受不同的影响和调节,初步明确NPC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该项目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该病癫痫、痴呆等症状之神经机制的理解,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野生型和NPC1缺失小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形成、突触递质的释放、囊泡的胞吐和转运过程和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探究,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Npc1-/-小鼠(P1)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形态并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谷氨酸能和GABA能突触囊泡的胞吐受到显著性的影响,包括释放频率的下降、突触抑制的增加、可释放囊泡池含量的下降。这种胞吐缺陷部分是由于可释放突触囊泡的循环变慢引起的,并且与胶质细胞是否存在无关。虽然谷氨酸能和GABA能突触囊泡的胞吐都受影响,然而,它们所受影响的成分不一样。在兴奋性突触中,主要是可释放囊泡池中相对难释放的成分减少,并且突触囊泡的循环没有改变或只在小于500 ms的时段内受影响;而在抑制性突触中,可释放囊泡的所有成分都平行地下降,突触囊泡循环受到影响的时间大于3秒。突触释放的缺陷以及谷氨酸和GABA能神经的不同调节可能是尼曼-皮克病C型发病的早期改变,还可以解释该病的部分症状,例如肌张力异常和癫痫。在该项目的资助下已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 5篇,一级核心2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ased on CD function and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China as an example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Cbln家族蛋白在突触形成中发挥功能的机制研究
低浓度铅对LTP发生的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的影响
氯胺酮对帕金森病突触核蛋白病理过程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G-蛋白Rab3A与突触结合蛋白I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突触递质释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