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以燃煤为主要能源储备、消费的国家,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二氧化碳减排面临巨大压力,而目前的脱碳技术存在投资、运行费用高,吸收剂易降解,设备易腐蚀等缺点。为满足燃煤电厂烟气脱碳的需要,本申请针对燃煤烟气中CO2吸附分离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活性成份(空间位阻胺、富氨基聚合物等)为改性剂、特殊设计的多孔材料为载体,设计出新型高效吸附剂并对其构-效关系及CO2化学吸附过程热力学、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探明结构、反应、吸附、脱附机理。特别是期望通过本研究,得出基础理论模型,并突破该体系在脱硫后烟气条件下不能高效分离CO2的瓶颈。本研究拟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探索新的吸附载体和改性剂,设计出具有高选择性和高容量的新型吸附材料;另一方面是深入研究新型吸附材料化学吸附CO2的过程,探寻实际烟气条件下吸附CO2的构-效关系和热力学特点,为工业应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在模拟烟道气条件下对吸附剂进行动态吸附研究中,考察了烟道气中其他成分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以介孔分子筛SBA -16、KIT-6 CNTs为载体,聚乙烯亚胺(PEI)、四乙烯五胺(T E PA)和三乙烯四胺(TETA)为氨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合成了新型 CO2 固体胺吸附剂。通过分析其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吸附穿透曲线、物理化学吸附、水分存在的影响以及NOx、SO2存在的影响等来说明新型吸附剂对烟道气中 CO2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SBA-16、KT-50和CNTs吸附剂均表现出稳定的吸附性能。在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中,实验结果与Langmuir 方程模拟结果有着良好的相关性。使用KT-50模拟实际工业烟气条件下,40次的吸附/再生循环实验后,CO2 的吸附容量基本保持在3.2mmol •g-1和3.3mmol•g-1之间。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很好的对所制备固体胺吸附CO2的吸附穿透曲线进行模拟。TPD实验结果制备的吸附剂具有良好的脱附再生性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关系对齐的汉语虚词抽象语义表示与分析
耗散粒子动力学中固壁模型对纳米颗粒 吸附模拟的影响
金属锆织构的标准极图计算及分析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优化研究生科研经历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基于陕西省高校2017年度毕业研究生的调查分析
去除水中微量As(Ⅲ)/ As(Ⅴ)的吸附剂制备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用于CO2可逆吸附的光致开关MOFs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焦化苯中噻吩深度脱除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
功能化离子液体用于油砂分离过程的构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