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拟利用含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体做敏化剂,增强稀土化合物在近红外光学区域的发光,着重于该类化合物中能量传递机理的实验验证和理论拓展。一方面通过研究结构相对简单的氧化物(如YAG)、钒酸盐(如YVO4)载体共掺过渡金属离子与稀土离子体系的近红外发射光谱、选择性激发光谱、时间分辨光谱、荧光寿命等,结合从头计算、半经验计算,验证和拓展现有的F?rster-Dexter理论及其后续发展理论。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合成过渡金属氰基桥联稀土化合物、过渡金属嘧啶桥联稀土化合物等体系,深刻揭示、对比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在不同光谱重叠度、不同对称性、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能量传递效率、速度的影响。同时,应用理论研究的结果,指导高效率新型近红外发光化合物的制备和改善,探索能在光纤放大器、生物荧光探针方面具有真正应用价值的新型材料。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镧系-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d-f能量传递及近红外发光
过渡金属/半醌敏化的近红外发光镧系配合物
基于过渡金属配合物敏化稀土(近)红外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化传感中的应用
稀土纳米材料的近红外发光及敏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