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性数据融合的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电针内关对不同疾病的效应模型及配穴对效应靶向性影响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90409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钟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网络分析电针效应机制内关穴腧穴理论
结项摘要

PC 6 is one of most commonly used acupuncture points in clinical, the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XinXiongNeiGuanMou" illustrates the multiple effect of viscera include heart, stomach and intestines. In clinical, we always combine another appoint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s, which reflect the multiple effect and the target effect.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C 6, combine the multi-source data fusion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cu-points in the network model and mechanism. Use the chronic heart failure rats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 rats as the research, electro-acupuncture on PC 6 as a means of intervention, by collecting the cerebral cortex, the brain stem, serum, heart, gastrointestinal molecular biology information, and combine the small molecule metabolites information of cerebral cortex, heart, gastrointestinal tissue, build multi-source data link network model, through the network model to study different disease states including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PC 6 effect,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t disease of PC 6 effects in network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ease or disease states internal clearance effect of targeted, also we increase another point with PC at the same time, discuss the targeting regulation function and related mechanism, finally to reveal the effect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on PC 6.

内关穴是临床上常用的穴位之一,传统理论中“心胸内关谋”说明了内关对心系、胃肠等多个脏腑有着广泛的治疗作用,而临床上,针对“心胸”不同的病证往往增加配穴以提高疗效,内关穴的应用既体现了单穴广效的特点,又体现了配穴增效的特点。本研究从腧穴的主治特点出发,引入多源数据融合的网络分析方法来研究腧穴效应的网络模型特征及其机制,以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为研究对象,电针内关作为干预手段,通过搜集大脑皮层、脑干、血清、心肌、胃肠等组织的分子生物学信息,再联合大脑皮层、心、胃肠组织的小分子代谢物信息,构建多源性数据的关联网络模型,通过网络模型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电针内关效应的网络特征,并比较不同疾病间针刺内关网络模型的差异来分析效应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或是疾病状态对内关效应靶向的影响,同时加入针对疾病的相应配穴,探讨不同配穴对内关效应的靶向性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为最终揭示针刺内关的效应机制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针灸作为一种刺激手段,并未向机体输入外源性物质,也未从机体带走相关物质,其效应的关键可能源于针灸刺激调动了机体的内源性调控,在机体功能性疾病的诊疗中针灸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有着显著的优势,如何更好的发挥针灸在调节内脏功能紊乱中的效应,我们亟待解决针灸刺激的效应模式,以及多个穴位配伍产生增效的原理。这将是推动针灸学科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本研究以内脏动力异常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为研究载体,以电针内关作为干预手段,通过检测分子生物学信息及器官组织的小分子代谢物信息,探索电针内关对内脏动力异常的效应机制,并阐明配穴对内关效应的影响。分别采用碘乙酰胺灌胃叠加改良小平台站立法复制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及采用盐酸多柔比星隔日腹腔注射法复制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采用电针内关作为主要干预手段,同时针对不同模型配合靶器官部位任脉穴位,采用功能学、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等手段评价内关单穴的效应及配穴对内关效应的影响。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针刺内关能显著提升胃排空率,且对相关促胃动力的蛋白产生明显的调节,从功能学角度内关穴有效, 代谢组学并没有对模型差异性代谢物产生显著的回调作用,增加中脘穴之后,效应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来看,针刺内关穴+中脘穴能显著回调模型出现的差异性代谢物,这也从代谢物的角度阐释了配穴(中脘)对内关效应的调节作用。针对慢性心力衰竭,针刺内关、针刺膻中并不能产生显著的功能学上的影响,心功能变化不显著,但是针刺内关+膻中却能产生显著的功能学上的改善,说明两穴联合应用要比单穴效应更优,血清相关激素水平结果一致,单穴产生的效应有限,而两穴联合使用产生了显著的调节效应。而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来分析,发现针刺内关对模型产生了有限的影响,其中没有差异性代谢物回调,针刺膻中对模型也产生了有限的影响,仅有1个差异性代谢物回调,而两穴联合,对代谢物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中4个差异性代谢物产生了回调,由此,我们也发现配穴(膻中)对内关效应的调节作用是显著的。单穴内关是产生效应的基础,这种基础具有广泛性的作用方向,在不同疾病条件下,配合疾病病位的任脉穴位,有益于疗效的提升,可能从病位上产生了方向性的调控。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钟欢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760756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460688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脑效应连接网络分析及脑疾病诊断方法研究

批准号:6140301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李阳
学科分类:F0307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p38MAPK通路探讨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效应机制

批准号:81403460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吴松
学科分类:H311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不同电针介入时机对模型大鼠腰多裂肌损伤修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04179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刘通
学科分类:H311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多源数据与WRF模型的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研究

批准号:3117044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孔繁花
学科分类:C0307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