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mCRP)在肿瘤细胞抵抗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DC)促进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功能,但调节mCRP的分子机制不清。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乙肝病毒X蛋白相互作用蛋白(HBXIP)在正常乳腺细胞中表达极低,而在乳腺癌和转移淋巴结各50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和95%;在乳腺癌细胞中HBXIP可上调mCRP表达,进而增强对CDC的抵抗。本课题旨在进一步阐明HBXIP对mCRP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拟采用免疫印迹、RNA干扰、报告基因、qRT-PCR、Chip和凝胶迁移率等实验技术,在分子、细胞、组织和动物水平上研究HBXIP对mCRP和CDC的作用;探讨HBXIP通过MAPK、NF-κB和PKC信号途径及microRNA等调控mCRP的分子机制;确定HBXIP的功能结构域;揭示HBXIP调节mCRP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本课题将为揭示肿瘤逃逸免疫和转移的关系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乙肝病毒X 蛋白相互作用蛋白(HBXIP)是通过研究乙肝病毒x 蛋白时发现而命名的,其详细的功能迄今报道较少。本课题围绕HBXIP对乳腺癌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原始创新性结果,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研究发现,HBXIP可以通过ERK1/2/NF-κB信号转导途径上调CD46,CD55和CD59的表达水平,进而降低乳腺癌细胞对CDC作用的敏感性,使乳腺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通过对HBXIP上游调控因子的研究发现,miR-520b可直接靶向HBXIP mRNA,进而增强乳腺癌细胞抵抗补体攻击的能力;此外,研究发现miR-520b或miR-520e可通过直接靶向结合补体调节蛋白CD46 mRNA,进而增强乳腺癌细胞抵抗补体攻击的能力。总之,本研究发现,HBXIP能降低乳腺癌细胞对CDC作用的敏感性,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功能,miR-520b或miR-520e参与了这一作用。通过本研究,我们进一步揭示了乳腺癌细胞参与免疫逃的分子机制,并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截止该项目结题,本项目在《Int J Cancer》、《JBC》和《Carcinogenesis》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11篇,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6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EMD与小波阈值的爆破震动信号去噪方法
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表达对herceptin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BXIP)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分子机制的研究
乙肝病毒X蛋白(HBx)调节细胞自吞噬的分子机制研究
补体膜调控蛋白参与肿瘤抗体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