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菁科隶属鞘翅目拟步甲总科Tenebrioidea,全世界已知120属3000多种,分布于除了新西兰、南极外的世界各地,干旱、半干旱地区物种最为丰富,是野外最为常见的昆虫类群,芫菁在农业、病理学和畜牧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经济意义。中国芫菁已知170多种,长期以来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工作,现有数据多来自文献报道,实际本底资源状况不清楚,国内报道中常依据鞘翅斑纹和体色鉴定,从而造成具体工作中物种的误定。本项目的重点是利用经典分类学方法开展我国古北区芫菁分类研究,集中力量解决物种分类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搞清物种数量和区系组成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属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等科学问题。研究结果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害生物控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芫菁科隶属鞘翅目拟步甲总科Tenebrioidea,全世界已知120属3000多种,分布于除了新西兰、南极外的世界各地,干旱、半干旱地区物种最为丰富,是野外最为常见的昆虫类群,芫菁在农业、病理学和畜牧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经济意义。中国芫菁已知170多种,长期以来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工作。本项目的重点是利用经典分类学方法开展我国古北区芫菁分类研究,集中力量解决物种分类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搞清物种数量和区系组成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属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等科学问题。研究结果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害生物控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科学数据。.经过3年研究,采集芫菁标本23000余号,共鉴定古北区芫菁176种。重点研究了斑芫菁属、伪斑芫菁属、沟芫菁属、绿芫菁属、短翅芫菁属和齿角芫菁属。完成了相关属的分类修订,编制了属、亚属和种检索表,对各属种进行了详尽描述,每种按时间顺序列出引证文献和同物异名,并给出地理分布信息和部分种类成虫的寄主植物。发现1新亚属,6新种,1中国新记录属,2中国新记录种,1新组合。另外有5新种、1中国新记录亚属和3中国新记录种待发表。以伪斑芫菁属为例研究了物种分化问题,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是该属昆虫种化形成的重要区域,分子证据显示了该属在斑芫菁族内的系统位置及其与其他近缘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生物学研究中,发现斯氏异角芫菁在我国新疆地区的发生期和寄主均已发生变化,与中亚其他地区记录明显不同。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部分种类的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类型变化和分布位置做了记述、分析比较。开展了部分地区的芫菁区系调查,如河北、宁夏等省区。整理了豆芫菁属的已有标本。.通过以上研究,基本搞清了古北区芫菁科昆虫的种类组成,初步完成“中国芫菁科昆虫”专著初稿。共计发表研究论文9篇和4篇硕士学位论文,完成1部专著初稿,完成4名硕士生培养。其他成果待发表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中国芫菁科分类修订(鞘翅目:拟步甲总科)
中国古北区蚜小蜂科分类研究
中国芫菁科昆虫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形成解析
中国古北区石蜈蚣目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