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造山过程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1)造山作用在走向上具有"不规则边缘碰撞"的特点;(2)由于"不规则边缘碰撞"导致同造山盆地沉积的"不对称性"。该造山带尚存在以下有待深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1)中祁连地块与阿拉善地块"初始碰撞"的时间和地点;(2)"不规则边缘碰撞"造山作用对同造山盆地性质的控制作用。因此,本项目的目的在于(1)通过造山带东段古浪组/天祝组-斜豪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判别晚奥陶世北祁连-走廊带碎屑物质的来源,并根据物源变化讨论"古浪运动"的性质,判断中祁连地块与阿拉善地块是否在晚奥陶世已经或正在碰撞;(2)建立上奥陶统-泥盆系沉积格架,分析沉积体系及其时空变化,结合物源供给,讨论"不规则边缘碰撞"型式下同造山盆地的转换过程和细节,重塑造山过程,总结造山模式。
北祁连造山带晚奥陶世-泥盆纪处于同造山的构造背景。项目通过对造山带北部河西走廊盆地上奥陶统-泥盆系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碎屑岩岩石学和锆石年代学的研究,主要解决了下列两个关键的科学问题:a.造山带东段上奥陶统古浪组/天祝组代是中祁连地块与阿拉善地块初始碰撞的沉积记录,并根据同沉积锆石限定初始碰撞的时间应在470Ma-450Ma之间,这个时间明显晚于造山带西段志留纪早期碰撞的时间,从而证实了北祁连造山带具有“东早西晚”的“斜向碰撞、不规则边缘碰撞”的特点;b.在这种特殊的碰撞型式下,奥陶纪-泥盆纪河西走廊同造山盆地性质经历了弧后盆地(奥陶纪)-弧后残留洋盆(志留纪)-前陆盆地(泥盆纪)的转换过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北祁连山造山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同造山盆地的沉积响应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东段前陆盆地沉积与盆山相互作用研究
北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沉积地质学与古海洋演化研究
祁连造山带的组成及造山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