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东段的初始碰撞与同造山盆地转换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00203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1.00
负责人:徐亚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杜远生,杨江海,黄虎
关键词:
物源初始碰撞北祁连造山带造山模式。盆地转换
结项摘要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造山过程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1)造山作用在走向上具有"不规则边缘碰撞"的特点;(2)由于"不规则边缘碰撞"导致同造山盆地沉积的"不对称性"。该造山带尚存在以下有待深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1)中祁连地块与阿拉善地块"初始碰撞"的时间和地点;(2)"不规则边缘碰撞"造山作用对同造山盆地性质的控制作用。因此,本项目的目的在于(1)通过造山带东段古浪组/天祝组-斜豪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判别晚奥陶世北祁连-走廊带碎屑物质的来源,并根据物源变化讨论"古浪运动"的性质,判断中祁连地块与阿拉善地块是否在晚奥陶世已经或正在碰撞;(2)建立上奥陶统-泥盆系沉积格架,分析沉积体系及其时空变化,结合物源供给,讨论"不规则边缘碰撞"型式下同造山盆地的转换过程和细节,重塑造山过程,总结造山模式。

项目摘要

北祁连造山带晚奥陶世-泥盆纪处于同造山的构造背景。项目通过对造山带北部河西走廊盆地上奥陶统-泥盆系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碎屑岩岩石学和锆石年代学的研究,主要解决了下列两个关键的科学问题:a.造山带东段上奥陶统古浪组/天祝组代是中祁连地块与阿拉善地块初始碰撞的沉积记录,并根据同沉积锆石限定初始碰撞的时间应在470Ma-450Ma之间,这个时间明显晚于造山带西段志留纪早期碰撞的时间,从而证实了北祁连造山带具有“东早西晚”的“斜向碰撞、不规则边缘碰撞”的特点;b.在这种特殊的碰撞型式下,奥陶纪-泥盆纪河西走廊同造山盆地性质经历了弧后盆地(奥陶纪)-弧后残留洋盆(志留纪)-前陆盆地(泥盆纪)的转换过程。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6.004
发表时间:2020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8.02.019
发表时间:2018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北祁连山造山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同造山盆地的沉积响应

批准号:49972078
批准年份:1999
负责人:杜远生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东段前陆盆地沉积与盆山相互作用研究

批准号:40672080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杜远生
学科分类:D0206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北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沉积地质学与古海洋演化研究

批准号:40372061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杜远生
学科分类:D0206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祁连造山带的组成及造山过程

批准号:49732070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许志琴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10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