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措施对华北麦-玉两熟农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87158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张海林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马守田,濮超,祁剑英,王兴,阚正荣,刘鹏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土壤耕作土壤团聚体保护性耕作
结项摘要

It is critical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 crop production by increasing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equestration with optimized farming managements. Soil tilth can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different tillage practices, which leads to changes in soil carbon cycle and SOC sequestration. However, it still need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and stability of SOC induced by tillage practice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changed soil environment. Based on a long-term tillage experiment and our previous work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tability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chanism of SOC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practices in wheat-maize double cropping system. This study would clarify the dynamics and mineralization of SOC and its fractions, reveal differences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SOC and its fractions, figure out differences of the form and distribution of soil minerals,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hysical fraction of SOC;and identify the driven factors.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enhancing SOC sequestration and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for the wheat-maize double system in North China Plain.

优化农田管理措施,挖掘土壤固碳潜力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和维持作物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耕作可以调整耕层构造,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从而改变土壤固碳能力。然而,不同耕作措施下的有机碳稳定机制及环境因素影响有待进一步明确。本项目基于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在已开展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麦-玉两熟农田不同耕作措施土壤有机碳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机制,阐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动态与矿化规律;明确有机碳及不同组分的分子结构差异和矿质元素的形态与分布差异;揭示有机碳库物理组分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探明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对环境因素改变的响应机理;揭示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固碳效应的影响机制,为增强华北麦-玉两熟农田土壤固碳能力,缓解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项目摘要

明确保护性耕作下农田土壤有机碳(SOC)稳定性机理,可为缓解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长期不同耕作措施定位试验为基础,结合室内培养和13C同位素标记技术,系统研究了免耕+秸秆还田(NTR,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不还田(NT0)、翻耕+秸秆还田(PTR)和翻耕+秸秆不还田(PT0)四个处理对SOC矿化的影响,阐明保护性耕作下SOC稳定的物理化学保护机制,及其对外源碳投入的激发效应和外界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NTR处理通过降低0-10 cm土层SOC矿化提高SOC含量。在0-5 cm和5-10 cm土层,NTR处理的SOC含量最高,分别为14.23和12.23 g kg-1(8年平均)。单位土壤累积矿化量(SOCam)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的趋势,NT0处理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的SOCam(P<0.05)。单位SOC累积矿化量(SOCpm)与SOC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0-5 cm和5-10 cm土层,NTR的SOCpm最低。NTR处理降低了小麦和玉米地上部和根系碳投入后的激发效应强度,根系投入后NTR处理仍表现为总矿化量最低。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和SOC含量分别是解释小麦和玉米季SOC矿化和激发效应变异度最高的指标,解释度分别为67.8%和60.9%。NTR处理通过促进大团聚体和铁铝氧化物形成而降低SOC矿化。NTR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2 mm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比例和0-10 cm土层各粒径碳含量,且降低了0-10 cm土层各粒径碳SOCpm。SOCpm与络合态铁、络合态铝、非晶体铝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TR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络合态铁/铝含量和0-30 cm土层非晶体铝含量。对秸秆投入后的SOC矿化而言,铁铝氧化物的化学保护较团聚体的物理保护更重要。NTR处理增加了SOC矿化过程中的温度敏感性(Q10),土壤水分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Q10。这说明在全球升温背景下,会加速NTR处理SOC损失,但免耕下高土壤水分含量可以有效降低Q10。综上,长期保护性耕作措施增强了土壤大团聚体聚合,增加了络合态铁/铝、非晶体铝含量,最终实现外源小麦或玉米碳投入后单位SOC累积矿化量的降低,因此,保护性耕作下土壤有机碳是能够被长期储存在土壤中;其中铁铝氧化物化学保护对有机碳稳定更为重要。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张海林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730031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16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30240001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30560142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270361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71075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90104019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91732108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3127088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171510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400277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9760006
批准年份:1997
资助金额:9.5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67134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耕作方式对华北平原麦玉两熟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其固碳潜力研究

批准号:3117151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海林
学科分类:C1312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华北麦玉两熟区保护性耕作冬小麦农田水热动态变化机理及其技术模式的研究

批准号:30400277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张海林
学科分类:C130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农业管理措施对华北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批准号:30700106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董玉红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麦玉两熟体系作物秸秆钾转化特征与钾素补偿机制

批准号:4187710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谭德水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