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主要研究了对次苯基聚合物光微腔调谐发光二极管电致和光致发光性质以及稳定性问题。为了增强微腔效应,以空穴转移型LPPP和掺杂的电子转移型的八羟基喹啉铝为光发射层构成异质结构二级管,当调节有机发光层厚度时呈现出显著的微腔效应。并且发光效率和稳定性比非腔结构二级管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对单层微腔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改进器件结构,电极材料和封装材料等。大大提高了有机发光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其工作寿命超了3000小时。对其发光机制,光学性质等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特别是高掺杂金刚石膜作电极改善了稳定性。由于有机半导体发光效率高,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广泛应用于发光和大面积全色平面显示等方面。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沙生柽柳潜在地理分布及格局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可活化示踪技术的建立
可活化碳—13示踪技术的建立
Cs和Be复合示踪研究坡耕地侵蚀产沙时空分布特征
光活化钌配合物用于肿瘤示踪与精准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