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FDI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着我国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应当是我国今后利用FDI的政策取向和要求。本项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我国区域及行业的多要素CO2排放效率,构造Malmquist碳排放绩效指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我国CO2排放绩效的动态演进特征以及我国CO2排放绩效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行业面板数据,通过研究FDI对我国CO2排放绩效的直接效应、传导渠道和影响FDI技术溢出的制约因素,揭示FDI影响我国CO2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探讨低碳经济宏观机制下制约我国利用FDI政策有效性的制度障碍及其解决对策,即:如何通过科学积极利用FDI,以有效提高CO2排放绩效实现我国减排目标。研究中重点考虑:区域异质性、行业异质性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FDI特征对我国CO2排放绩效的影响。
面对我国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有效破解能源、环境约束这一困局,进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及未来所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积极利用FDI、以有效提升我国碳排放效率进而实现低碳经济,是我国利用外资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要予以考虑的问题之一。本项目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FDI对我国碳排放规模及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作用的基础之上,提出低碳经济下如何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建议。本项目重点完成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在总结现有碳排放测算优缺点的基础上,重新测算了1953-2012年全国整体以及1995-2012年我国29个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求更为准确的我国碳排放现状;(2)利用新近发展的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FDI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并证实了在减少碳排放目标下我国存在最优FDI规模,且FDI的最优规模为当年GDP的3.2501%;(3)针对现有研究FDI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作用,没有考虑到具有不同特征的FDI对碳排放效率影响作用的差异性。在借鉴Grossmanet al(1995)和Borensztein et al.(1998)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FDI特征引入至碳排放强度的结构方程之中,分别考查了以“单项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外资在服务业中投资比重”、“外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外资的进入方式”和“外资企业技术水平”五个方面表征的外资特征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作用,并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政策含义;(4)在测算我国通过FDI渠道引致的国际R&D溢出基础之上,实证分析了FDI技术溢出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作用,并重点检验了我国人力资本、国内研发强度和制度因素三个吸收变量、以及以上述三个因素乘积衡量的综合因素对FDI关联R&D溢出效应的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技术转移的政策选择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产生行业内(intra-industry)溢出效应的行业要素
我国港口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异及其对港口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
知识溢出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非均衡增长的影响途径与数量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