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地区,楝科米仔兰属中有些物种如米仔兰是传统的民间药物,也被广泛用做驱虫剂。国外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在本世纪前后达到鼎盛时期,从中分离得到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rocaglamides)具有非常显著的生理活性,其杀虫活性与著名的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相当,而抗肿瘤活性则可与抗癌药物顺铂相媲美,因而引起各国化学家与药学家的广泛关注。国内由于其在传统中药中应用不足等原因,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我们拟从云南选取3种该属植物,在活性实验和HPLC分析指导下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明确活性成分特别是rocaglamides化合物在不同种间、不同部位、不同极性段的含量与差异,对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抗HIV及抗炎等活性筛选,以填补国内在基础研究以及开发利用领域内的空白,同时寻找新的药用先导化合物,为滇产米仔兰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科学数据,并希望由此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或仿制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几种现代检测技术在桑叶活性成分和有害物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三种米仔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三种米仔兰属药用植物中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成分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
米仔兰及近缘植物中新型杀虫活性成分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三种藤黄属植物中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