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类药物体内外的氧化-还原循环与其肝毒性的关联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50316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7.90
负责人:李晓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菅凌燕,何晓静,杜晓明,庞露,徐辉,王诗琪
关键词:
自氧化多酚类肝毒性
结项摘要

Autoxidation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and many hepatotoxic drugs have a polyphenol structure. Although, the correlation of the autoxidation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and its hepatotoxicity is still unclear. Here we intended to set the rifampicin and gossypol as the study 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redox cycle of polyphenols drugs in vitro and in vivo and its hepatotoxicity. Firstly, by using th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s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rugs phenolic and quinone of drugs, we can evaluate the occurrence of the redox cycle of polyphenols drugs in vitro and in vivo. After that, we examine relevant oxidase and reductase-mediated effects. All the above experiments ar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redox cycle of polyphenolic drugs in vitro and in vivo and its hepatotoxicity and to confirm the toxicology mechanisms of polyphenols drug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The project would be helpful to provide some direct references to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polyphenols drugs, attenuated efficiency 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能够发生自氧化是多酚类化合物的特点,而许多肝毒性药物具有多酚结构。多酚类化合物的自氧化过程与此类药物产生肝毒性是否相关尚不明确。本项目拟通过对临床常用且具有确切肝毒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如利福平、棉酚的示范性研究评价具有自氧化特性的多酚类药物在体内外的氧化-还原循环过程与肝毒性的关联性,即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药物体内外酚式与醌式结构的氧化-还原循环的发生,并考察相关氧化和还原酶的介导作用,并将这种氧化还原循环与毒理学指标进行关联性评价,在分子水平上确认药物毒理学机制。本项目将为类似结构药物的结构修饰,减毒增效及新药研发利用提供直接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拟通过对临床常用且具有确切肝毒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如利福平、棉酚的示范性研究评价具有自氧化特性的多酚类药物在体内外的氧化-还原循环过程与肝毒性的关联性,即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药物体内外酚式与醌式结构的氧化-还原循环的发生,并考察相关氧化和还原酶的介导作用,并将这种氧化还原循环与毒理学指标进行关联性评价,在分子水平上确认药物毒理学机制。本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自氧化药物的体内氧化-还原循环的发生与肝毒性相关性展开,讨论自氧化药物的毒性物质基础和毒理学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建立相应的高效、灵敏、准确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采用这些方法研究自氧化药物的体内外动态变化,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加合物的定性定量;自氧化药物的体内外动态变化与自由基、醌式结构GSH加合物的含量及毒性的关联;介导自氧化药物体内外氧化还原循环的酶表型确证。研究结果表明多酚类药物RIF和RIF-Q在体内存在氧化还原循环,NQO1和CPR经过调节氧化还原循环过程改变药物体内的暴露量,同时形成自由基或反应性代谢产物,可能是导致RIF体内产生毒性,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本项目将为类似结构药物的结构修饰,减毒增效及新药研发利用提供直接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3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8
4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5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0411-143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在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模型中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批准号:31600817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罗成
学科分类:C10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生理节律调控机制研究

批准号:3150095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陈鹏
学科分类:C110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循环exosomes的川楝子肝毒性生物标志物发现及毒性机制研究

批准号:8140327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陆晓燕
学科分类:H330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他汀类药物产生肝毒性的新机制——胆汁酸核受体FXR

批准号:8140302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傅紫东
学科分类:H351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