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生态交错带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已成为迫切的国家需求,生物地毯工程在该区域退化草地和沙漠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筛选有利于土壤肥力、特别是土壤氮素水平的维持和改善的地衣物种是该工程的基础前期工作。本项目拟探讨该区域不同退化生态系统中地衣物种组成、分布、固氮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评价其在退化草地和沙漠治理中的应用潜力,筛选分布广泛、固氮能力强的地衣物种,为我国北方退沙化草地和沙漠生态修复的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提供新材料和理论基础。
为促进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退化草地的恢复,为“生物地毯工程”筛选物种资源,本项目(用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物地毯工程的地衣筛选,项目批准号 31000239)对冀北蒙南4个地点进行了分类学和生态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 适用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物地毯工程的地衣物种应为本地物种,外来种似不适用于生物地毯工程,4个外来种在引入24个月后固氮活性降低至不足本地种的1%。2) 围栏封育后,锡林郭勒草原的地衣盖度呈现“快速上升-持平-快速下降”的时间格局:不足10年的围封即可使地衣盖度达到最大值,围封约15年后,地衣受增高的维管植物对光和地表空间资源的竞争作用影响而盖度下降,约20年后其盖度即可下降至最低值。3) 从当地21种地衣中筛选出分布最为广泛、环境适应性最强、在地衣群落演替中出现最早、具有较强的增强土壤稳定性和提高土壤肥力作用的地衣物种3个,即坚韧胶衣Collema tenax、球胶衣C. coccophorum和石果衣Endocarpon pusillum。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全新世中期以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聚落与环境研究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土地利用与土壤风水复合侵蚀研究
干湿交错区与农牧交错带空间关系及原因分析
农牧交错带农牧户土地利用选择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