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研究野生型p53及其反义cDNA对多向耐药(MDR)和恶性表型的影响,检测不同细胞系p53和mdr1基因在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发现MDR与突变型p53过度表达有关。将野生型p53基因全长cDNA经包装制备伪病毒感染A2708/ADM细胞,与亲代细胞比较其恶性度降低,耐药性也下降,p53反义cDNA的作用较弱。选用p53结构异常的KBv200细胞,导入野生型p53cDNA可整合并稳定表达。这种细胞(KBv200-p53)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但是胞内药物浓度降低,mdr1 mRNA的表达及胞膜对P-GP单抗的免疫反应明显增强,说明还有MDR以外的机制参与。进一步研究表明,凋亡机制可能是野生型p53使细胞耐药性降低的另一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白念珠菌ERG3基因敲除及其对耐药性的影响
关于《PARP抑制剂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的解读
HPLC法同时测定刺山柑果实正丁醇部位中3种成分及该部位抑菌活性
抑癌基因P53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膀胱癌发生转移关系
p53抑癌基因下游新通路的功能研究
抑癌基因p53在特定高温下作用研究
癌基因BCL-2与抑癌基因P53在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