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落酸(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它在植物对外界环境压力(包括干旱、高盐分等)的自我适应与保护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更深入地理解ABA信号转导通路的分子机制,对于将来改善作物基因,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09年科学家发现PYR/PYL/RCAR家族的蛋白扮演着ABA可溶性受体的角色,并解析了其中的PYR1,PYL1和PYL2的结构。本项目将以拟南芥ABA受体蛋白PYL10为基点,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的方法解析其在Apo和ABA结合态的三维结构,分析PYL10在感受ABA信号以及向下游传递信号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应用液体核磁共振的方法,分别测量两种状态的PYL10以及PYL2的主链弛豫数据,分析对比这两个蛋白自身的动力学性质的异同,及其在结合ABA前后的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力学变化。为进一步理解受体蛋白结合ABA之后和下游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首先,我们成功的克隆和表达了拟南芥的ABA(脱落酸)受体PYL2和PYL10,并得到了纯化的蛋白。经过筛选得到了apo-PYL10和ABA-PYL10的晶体,在上海光源收集到衍射数据之后,成功地解析出了这两个晶体的三维结构,其结构的分辨率分别为3.0Å和2.7Å。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的apo-PYL10的结构显示其处于“关闭”的构象,这与其他ABA受体(例如:PYR1,PYL1和PYL2)不同,因为他们是在结合ABA之后从“开放”构象过渡到“关闭”构象。清华大学颜宁研究组发现PYL10即使不结合ABA,也能与下游的PP2C相互作用,因此我们的处于“关闭”构象的apo-PYL10更容易解释这一现象。但是他们得到的apo-PYL10结构却是处于“开放”构象的,基于这些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双构象动态平衡的模型来解释上述的现象。这部分的结果发表在了2012年的BBRC杂志上。. 其次,我们完成了大约60%的apo-PYL10、和大约86%的ABA-PYL10的主链化学位移的认证和归属,动力学的数据分析表明PYL10在结合ABA之后,整个结构更趋稳定。另外,我们在生化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在测定PYL10对PP2C的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酶活试剂盒中BSA的存在对这个反应的测量是有影响的。. 最后,在本项目的支持下,我们还完成了一些其他课题的研究,例如大肠杆菌蛋白YgaP的硫氰酸酶结构域的溶液结构(BBRC, 2014),范可尼贫血症相关蛋白FAAP24的溶液结构(Cell Research, 2013)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复合配体与蛋白质共结合和竞争结合的NMR研究
用NMR技术研究核受体蛋白质结构、动力学及相互作用
植物激素auxin和ABA交叉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高能天体物理中X射线和γ射线辐射机制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