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类聚合物给体和苝酰亚胺类聚合物受体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60320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李诚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安东,杨帆,冯贵涛,于亚苹,蒋旭东
关键词:
吡咯并吡咯二酮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受体有机太阳能电池苝酰亚胺
结项摘要

All-polymer solar cells (PSCs) have achieved great proress in recent years, in which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 as one of important parameters is still required to be improved. It is noted that conjugated polymers as electron donors used in all polymer solar cells have limited absorption spectra in near-infrared (IR) region, which will reduce the coverage of sun spectrum and hence lower the performance. Diketopyrrolopyrrole (DPP)-based conjugated polymers show excellent absorption in near-infrared region, but the PCEs of all-PSCs based on DPP polymers as donors are only below 3%. Since DPP polymers show high hole mobilities and crystalline properties, conjugated polymers as electron acceptor require high electron mobilities and reduced crystalline behavior in order to realize balance hole and electron transport and optimized micro-phase separation in donor/acceptor systems. In this project, the applicant will focus on perylene dimide (PDI) based conjugated polymers as electron acceptors. The fused bis-PDI monomers and polymers will b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where the twist bis-PDI units will be helpful to reduce the crystallinity and large π conjugated systems are beneficial for electron mobilities. All-PSCs based on DPP polymer donors and PDI polymer acceptors will be fabricated toward high PCEs.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目前得到了快速发展,效率的提高仍然是研究重点。其中,聚合物给体材料在近红外区域的吸收较少,对太阳光谱利用率低是限制这类电池性能的关键之一。吡咯并吡咯二酮类聚合物的吸收集中在近红外区域,但是当前基于这类材料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低于3%。考虑到这类聚合物的高空穴迁移率和优异结晶性,申请人将设计新的受体聚合物,提高电子迁移率以实现平衡的电荷传输,同时降低聚合物的结晶性以优化共混体系的形貌。本项目中,申请人将以苝酰亚胺为研究对象,利用这类分子的多个修饰位点,设计新型受体聚合物,开发稠环双苝酰亚胺单体,一方面获得构型扭曲的结构单元,降低结晶性,另一方面大π共轭单体有利于聚合物电子迁移率的提高。以这类受体聚合物与DPP类给体聚合物为主体,预期实现宽吸收、高性能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项目摘要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在近些年被广泛研究,拥有良好的溶液加工性能,易于大面积制备成柔性器件,有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潜力。本项目旨在研究基于苝酰亚胺和吡咯并吡咯二酮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在本项目的支持下,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苝酰亚胺受体材料的分子结构和结晶性关系,发现苝酰亚胺类分子的共轭平面造成极强的聚集倾向,在分子内引入扭曲单元会削弱其聚集,但是同时也会降低其电子迁移率。通过稠环扭曲策略既减弱聚集又能保证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2.为进一步解决该类电池性能低下的问题,我们将给体和受体结合到同一分子,基于这类双揽型聚合物的单组分太阳能电池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进一步对该类电池的材料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开展了细致研究。最终发现,对于苝酰亚胺和吡咯并吡咯二酮这些结晶性强的材料体系,合理设计分子结构构筑双揽共轭聚合物是提升性能的有效途径。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3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4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5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DOI:10.7524/AJE.1673-5897.20150518001
发表时间:2015

李诚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80235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801209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86033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560389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4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80526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360292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吡咯并吡咯二酮类聚合物受体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批准号:21574138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李韦伟
学科分类:B0503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苯并二噻吩-吡咯并吡咯二酮D-A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

批准号:5127320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葛子义
学科分类:E0309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苝二酰亚胺的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

批准号:2167400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赵达慧
学科分类:B0906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氟化芳香基吡咯并吡咯二酮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材料设计及器件优化

批准号:61774099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洪宇
学科分类:F0401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