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长管蚜是重要的小麦害虫,近20多年来由偶发性变成常发性。此变化与该害虫的生物学特征和环境变更有关。它是典型的r-对策昆虫,与此变化有关的最重要生物学特征是与其内秉增长率r有关的生殖特征,其次是其应对环境不利条件的迁飞特征。对该虫的生殖模式,国内有人认为不存在有性生殖,也有人称发现过有性世代,而国外研究认为世界各地几乎不出现有性世代。而对该虫的迁飞已有报道,并且推断了我国的某些迁飞路线,但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本项目在国家973子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微卫星标记对全国48个代表性地点的麦长管蚜居群进行深入研究,力图澄清上述生殖模式问题,力图为已报道的可能迁飞路线提供遗传指纹证据,并结合抗寒试验及小麦布局阐明虫源基地。同时在室内对各地理居群进行性蚜诱导,印证上述生殖模式;再根据是否存在有性生殖,探讨生殖模式的变化和遗传进化关系。综合以上研究与气候变化资料,对该害虫变为常发性的原因做出适当解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的种群遗传结构及迁飞路线的分子认证研究
圆锥小麦抗麦长管蚜基因的遗传与表达分析
麦长管蚜口器发育相关Hox基因的功能研究
麦长管蚜翅型分化相关microRNAs的鉴定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