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是导致水稻演变,影响遗传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前项目的基础上,用通过籼粳交选育出的后代品系与云南高寒稻区的粳稻老品种正反交产生F1,将同一组合的F1种植在海拔高低相差1800米的四个试点和进行人工控温处理,然后将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F1作花粉供体向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授粉和自交。检测三交和F2群体的生物学性状(包括耐寒性)及SSR位点的遗传变异,分析不同温度对不同基因型雄配子选择的效应、与三交和F2群体遗传变异的关系以及可能涉及的DNA位点,探讨将雄配子进行温度处理对其后代群体耐寒性的影响和培育耐寒性水稻品种的可能性。本研究可以探讨全球气温变化对水稻遗传变异可能产生的影响,还可探索选育耐寒水稻品种的育种新途径,为探索选育耐旱,耐脊,耐肥,耐盐碱等的育种方法提供借鉴,还可为研究以温度为主的气候变化对其它禾本科作物可能产生的遗传变异的影响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参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温度对水稻杂合体雌配子体基因型选择及其后代遗传分化的影响
miRNA与水稻雄配子发育关系研究
兰花远缘杂交后代高频发生2n雄配子的分子机理
转基因水稻中雄配子体发育突变体的筛选及插入位点序列信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