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纳米碳酸钙红黏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62022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陈学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白汉营,宋宇,黄翔,陈鸿宾,李佳明,杨越,陈李洁
关键词:
相互作用红黏土机理纳米碳酸钙特征
结项摘要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sites in the red clay areas has caused the rise of engineering disease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study, first of all, tried to find out the internal causes of the diseases resulting from the unique soil-water interaction in the clay. Then it focused on the studies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dification mechanism of the red clay modified by nano-calcium carbonate. By the use of an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method encompassing on-site soil sample collection, indoor geotechnical test, microstructure tes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the study quantitatively described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index in terms of microstructure, water content and deformation, strength,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shrinkage and fissure development. Following thi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macroscopic physical mechanical strength parameters was established, revealing the changes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perties of red clay modified by nano-calcium carbonate powder. Finally, the modified red clay’s engineering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dification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osage ratio, which can provide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gineering diseases caused by soil-water interaction in red clay.

随着区域性红黏土分布区工程不断增加,其所诱发的工程病害日益加剧,已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围绕探寻控制红黏土独特的水土相互作用模式诱发工程病害的内因,重点研究纳米碳酸钙红黏土改性后的工程地质特性及相互作用机理。采用纳米碳酸钙对红黏土进行改性,通过现场土样采集、室内土工试验、微观结构测试、数理统计分析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从微观结构、含水量与变形、强度、渗透性、胀缩性和裂隙发育等方面,实现微观结构表征指标量化描述,建立掺入量微观结构与宏观物理力学强度参数之间内在的关系数学模型,揭示纳米碳酸钙粉对红黏土工程地质性质影响变化规律,探讨其改性后的工程地质特性和改性机理,确定最优掺量比,为研究纳米碳酸钙红黏土改性特征,防治广西红黏土水土相互作用导致工程病害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围绕探寻控制红黏土独特的水土相互作用模式诱发工程病害的内因,重点研究纳米碳酸钙(NCC)改性红黏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相互作用机理。采用NCC对红黏土进行改性,通过现场土样采集、室内土工试验、微观结构测试、数理统计分析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从微观结构、含水量与变形、强度、渗透性、胀缩性和裂隙发育等方面,实现微观结构表征指标量化描述,确定最优掺入率。研究结果发现:.a) 通过掺入纳米级(NCC),10微米的超细级(GCC)和300微米粗颗粒(CC)三种粒径梯度的碳酸钙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发现NCC与GCC两种粒径对红黏土的强度影响规律接近,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发展;300微米的碳酸钙则随掺量的增大强度降低。由于细颗粒碳酸钙的比表面积大,在掺入率相同时,能对红黏土的力学性质产生较显著的影响,因此小于10微米碳酸钙对红黏土的强度改良效果良好。 较大的固结围压可以促使土颗粒中的微颗粒产生联结,土体间的孔隙比减小,使土体在剪切过程中,土颗粒不易移动,土颗粒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咬合力,即所需剪应力相应增大。.b) 对于不同粒径碳酸钙对红黏土的粘聚力的影响:NCC和GCC对红黏土的粘聚力影响曲线相似,改良红黏土的粘聚力随掺入率增大而呈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随着CC的掺入率增加,红黏土的粘聚力减小,当掺入率超过2%后粘聚力趋向稳定。由于开始掺入碳酸钙导致土的粒径级配破坏和发生化学反应后导致土样中孔隙增大,伴随掺入量的增大土中粒径级配重新达到相应平衡,且化学反应过后生成的新碳酸钙分子团填充入土样孔隙,导致土样的内摩擦角增大。红粘土在工程中呈“粘性”特性,主要因为其中含有一定量的三氧化二铁胶结物质,在碳酸钙掺入后红粘土PH值增加,碱性增大破坏了三氧化二铁的胶结作用,导致粘聚力减弱,改变了红黏土的强度特性。.c) 对于不同粒径碳酸钙对红黏土内摩擦角的影响:NCC和GCC对红黏土的内摩擦角的影响曲线相似,掺入率增大,内摩擦角呈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随着CC的掺入率增加,红黏土内摩擦角呈现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平稳。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3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4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5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2.07.18
发表时间:2022

陈学军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171026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0302011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202064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860173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262011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46052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260479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87102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06020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0802007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干湿交替作用下裂隙性红黏土的细观组构效应及宏观力学特征

批准号:51209196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柏巍
学科分类:E09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纳米碳酸钙对杉木木材的复合增强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批准号:30972305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袁光明
学科分类:C1603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广西区域富硒土壤硒素特征及其活化机理研究

批准号:4176105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江泽普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动力湿化作用下高液限红黏土低路堤灾变机理及长期变形研究

批准号:51908073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邱祥
学科分类:E080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