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以光感受器受损为特点的疾病,至今无有效疗法。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强光照射引起光感受器凋亡,凋亡信号诱导视网膜小胶质细胞(MG)向光感受器层定向聚集,并且MG在维持内环境稳定及促进光感受器存活方面起重要作用。从另一方面来看,MG起源于外周髓系,从骨髓中分离获取MG可以解决视网膜MG来源不足的问题且在伦理学上易于接受,因此本课题拟将外周髓系来源的MG作为调控靶点,利用其在病理状态下受损伤信号趋化向受损神经元定向迁移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归巢受体Ccr2基因转染增强其向视网膜光感受器损伤部位的募集效率,深入研究外周髓系来源的MG前体细胞在光感受器变性过程中的定向趋化及转化规律,分析其与光感受器凋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从外周向中枢定向募集髓系来源MG对光感受器变性进程的影响,希望为今后视网膜神经变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切入点。
光感受器变性疾病(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光感受器变性过程中,损伤的光感受器通过趋化因子系统(以CCL2/CCR2、Fractalkine/CX3CR1为代表)诱导小胶质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这些迁移而来的小胶质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物质为光感受器存活创造有益的微环境。然而在病理状态下,内源性小胶质细胞的作用不足以改变光感受器变性死亡的最终命运,那么是否可以利用趋化因子系统定向募集外源性小胶质细胞从而促进光感受器存活呢?基于以上设想,本研究从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入手,围绕着CCL2/CCR2,Fractalkine/CX3CR1信号系统在光感受器凋亡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中的变化,深入探讨视网膜神经元变性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机制及其与损伤神经元的交叉对话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将小胶质细胞作为调控靶点,通过慢病毒介导的CCR2基因转染获得具有高趋化能力的小胶质细胞,并将这些“功能化”的外源性细胞移植入光感受器变性动物模型,寻求创建有利于神经元存活的基质微环境。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通过建立光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到神经元损伤的早期就伴有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分泌某些神经毒性物质的增多,提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在视网膜神经元损伤及加速其变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进一步了解基质微环境在神经元损伤及存活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2.通过观察分析CCL2/CCR2,Fractalkine/CX3CR1信号在视网膜变性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下游p-p38,p-p44/22 和 p-JNK的变化,发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系统可能是视网膜变性疾病中介导神经元-胶质细胞联系的重要纽带之一,并在小胶质细胞的聚集和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3. 通过慢病毒介导CCR2基因转染对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进行调控,提高了小胶质细胞的定向趋化能力,并进行了有效的体内移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玻璃体腔注射途径,这些外源性小胶质细胞能够进入视网膜损伤部位,并初步表现出对光感受器变性的神经保护作用,提示我们外源性功能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成为有前景的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细胞工具。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RIP3调控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趋化募集促进肝癌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无创电刺激调控小胶质细胞促进大鼠感光细胞存活的实验研究
Tc17细胞促进ALDH1阳性人肾癌干细胞募集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诱导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肿瘤来源的VersicanV1激活髓系细胞NFkB信号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增殖的作用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