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诱导蛋白IFIT/ISG56家族抗病毒功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50060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冯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文朋,夏侯志楷
关键词:
IFIT/ISG56家族蛋白抗病毒天然免疫
结项摘要

ISG56/IFIT family proteins,which be induced by interferon and pathogen,have antiviral functions and can regulat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Previously, we first solv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ISG56/IFIT family proteins and discovered that their antiviral functions are related to their ability to recognize nucleotides.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remains unknown. In this project, we aim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ISG56/IFIT proteins using structural and cellular biology methods. Base on the information on crystal structure differences, nucleic acid recognitions, binding partners in innate immune pathway, we try to propose the mechanism of specificity of ISG56/IFIT family proteins' antiviral functions. Our results will deepe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n innate immune response and provid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clinical treatment.

病原体和干扰素能够诱导ISG56/IFIT 家族蛋白的表达, 它们不仅具有抗病毒作用,而且还参与调节细胞的免疫反应。前期我们在国际上率先解析了该家族成员的晶体结构,并且通过结构信息证实了其抗病毒功能与核酸结合能力有关,但是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项目拟通过结构生物学结合细胞生物学的手段,在已获得的研究结果基础上系统地开展ISG56/IFIT 家族各个成员的抗病毒和免疫功能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包括比较家族成员之间的晶体结构差异;明确识别和结合核酸的序列和结构的特异性;检测在免疫反应信号通路中相互作用的分子,最终揭示家族各成员选择性激活表达的条件和特异性抗病毒的原因。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对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领域的研究以及相应的免疫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项目摘要

机体在感染微生物后引起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如TNF、IL-6、IL-8、IL-12、IFN-γ和MCP-1等迅速并大量产生,甚至可能引起细胞因子风暴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器官衰竭等多种严重的临床疾病。而目前为止,针对这些疾病在临床上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生存压力的细胞会释放内源性细胞因子,启动免疫应答反应,发挥有效清除受损伤或被感染的细胞的作用。在组织感染或损伤时,一类被称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DAMPs) 的细胞因子释放并激活邻近的吞噬细胞,最终清除丧失正常功能的细胞。DAMP可以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并加剧炎症反应,进而对抗感染和细胞损伤。因此,DAMP的鉴定和其功能的揭示至关重要。在此,我们发现两个可以作为DAMPs发挥作用的蛋白,即N-myc和STAT相互作用蛋白 (NMI) 和干扰素诱导蛋白35 (IFP35) 。研究发现,IFP35和NMI可以在被LPS或者干扰素激活后一小时内,被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到细胞外,并在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模型或对乙酰氨基酚诱发的肝损伤模型中,被活化的巨噬细胞释放。胞外NMI和IFP35可以通过Toll样受体4 (TLR4) 激活NF-κB进而激活巨噬细胞并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此外,在死于严重炎症反应的患者血清中,NMI的水平显著升高。NMI缺失可减轻炎症反应,并降低脓毒症模型和肝损伤模型中小鼠的死亡率。针对IFP35的抗体可以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提高败血病小鼠的存活率。因此,胞外的NMI和IFP35作为DAMP,加剧炎症反应,使其成为可应用于临床诊断以及干预治疗的潜在靶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0411-143
发表时间:2020
2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DOI:
发表时间:2021
3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DOI:
发表时间:
4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1-1978.2021.12.004
发表时间:2021
5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DOI: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05
发表时间:2020

冯峰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402165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302215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809110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9170599
批准年份:1991
资助金额: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U130450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干扰素诱导基因IFIT家族分子促进I型干扰素抗肝癌作用的机制与应用基础研究

批准号:8140255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杨莹韵
学科分类:H181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猪干扰素诱导的GBP家族基因的抗病功能研究

批准号:31000541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马国剑
学科分类:C06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激酶RIP家族成员调控抗病毒I型干扰素表达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3147084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陈丹英
学科分类:C0806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探索干扰素诱导基因IFIT1对狼疮肾炎足细胞损伤机制

批准号:8130258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陈小青
学科分类:H1107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