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是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克服干旱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是选育耐旱品种,提高玉米自身的耐旱能力。耐旱品种的选育有赖于对耐旱性遗传机理的深入了解。耐旱性是众多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协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不同的基因型可能综合不同的耐旱机制,加之环境条件干扰,限制了耐旱性分子遗传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关玉米耐旱相关基因克隆、测序、功能和表达调节研究的报道更少。在前期研究中,用改进的DD-PCR技术,扩增出一条在干旱条件下减量表达的cDNA片段。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对表明,该片段与Sporobolus stapfianus丝氨酸/苏氨酸2C型蛋白磷酸酶基因PP2C的同源性达99%。本项目计划结合运用定量PCR、电子克隆、3'-RACE、5'-RACE,以及不同胁迫和诱导条件下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克隆测定玉米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基因PP2C的全序列,分析其可能的表达调控机理及其与耐旱性的关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脱落酸受体样蛋白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P2C)在玉米脱落酸介导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PP1在HIV Tat诱导的神经毒性过程中的应答机制
玉米耐旱相关miRNA的鉴定、分析及其与耐旱性的关系
拟南芥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盐耐受机制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