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为模型,采用神经学分级评定、形态学、电镜、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蛋白芯片等技术,观察脑缺血及缺血加AG490阻滞剂后2h、1d、3d、1w、3w不同时间段动物整体行为、缺血侧神经形态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相应区域内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各成员水平和mRNA 表达、相互关系及相关调控因子作用的机制。观察针刺督脉穴位"百会"和"大椎"对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的调控作用,归纳提出"针刺刺激- - 信号调节-神经自稳态启动是针刺治疗脑缺血的关键作用机制之一"的科学假说,并对此进行系统地探讨。
JAK/STAT系统是脑缺血后的炎性反应中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也是决定病灶区细胞凋亡进程的重要因素。针刺对脑缺血性疾病具有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而针刺对脑缺血后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作用机制研究尚未明确。本研究以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为模型,观察电针“百会”和“大椎”对脑缺血后2h、1d、3d、7d、21d不同时段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病理形态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缺血灶周围区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各成员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1)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病理形态及神经细胞凋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趋势,说明脑损伤后具有自我可塑性的调节机能。而电针可以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神经元修复,抑制脑缺血后的神经元细胞凋亡。(2)电针治疗的介入能显著提高脑缺血早期缺血侧皮质JAK1的活性,激发机体自我保护机制,减轻脑缺血损伤。(3)JAK2及其下游因子STAT3磷酸化的超量表达,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电针通过抑制JAK2-STAT3的异常活化,部分阻断或降低了炎性细胞因子的细胞内信号转导,以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4)电针干预可促进STAT5磷酸化水平的增加,提高受损脑细胞自身保护和修复能力。同时,还能抑制STAT1,p-STAT3表达,提高病灶区细胞抗凋亡的能力。(5)结合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我们初步验证了“针刺刺激——信号调节——自稳态调节启动是其脑缺血局部自我修复的关键作用机制之一”的科学假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Critical role of VGLL4 in the regulation of chronic normobaric hypoxia-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mice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脑缺血后突触重建与胶质细胞相关性及针刺干预作用研究
基于mTOR和JAK/STAT通路研究“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刺法干预肥胖的作用机制
针刺促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microRNAs调控机制研究
水通道蛋白4在针刺调控脑缺血后神经血管稳态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