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兴安岭、长白山是我国泥炭沼泽分布较多地区,沼泽类型随海拔升高由矿养过渡到雨养。本项目以剖析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较小的雨养泥炭沼泽沉积记录为主线,通过以AMS C-14法为主,辅以Pb-210和Cs-137法测年,建立年代学框架;通过对雨养泥炭研究现场尘暴降入的现代过程研究,建立尘暴综合识别特征谱;通过对泥炭柱芯沉积层中粒度、化学元素、孢粉、磁化率、次生灰分的颗粒形貌特征等指标的统计和判别分析,结合尘暴识别特征谱,提取灵敏反映大气降尘和尘暴事件的替代指标并建立可靠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重建东北区域高分辨尘暴演化序列并揭示其发生频率和变化周期,进而印证尘暴对东北西部与东部影响的强度与频度,探讨尘暴高频时期与历史气候背景的关系,阐明中高纬地带与其它尘暴区域历史上尘暴规律的差异。本研究率先采用泥炭沼泽沉积序列重建尘暴演化历史,构建尘暴演化-泥炭档案的有机联系,研究成果将丰富环境演变研究内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添加有机物料对豫中烟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水位和施氮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影响
电沉积增材制造微镍柱的工艺研究
东巢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氧迁移特征及意义
洱海流域入湖河口湿地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
大兴安岭雨养泥炭沼泽黑碳累积历史及固碳潜力
新疆阿尔泰山区泥炭记录的全新世尘暴历史及环境变化
长白山区雨养型泥炭地晚全新世古水位定量重建
全新世长白山地区泥炭记录的汞大气沉降历史及其来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