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信息素和寄主挥发物对黄曲条跳甲诱集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20029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1.00
负责人:徐迪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岑伊静,赵慧,陈驹坚,吴丰年,张丽娜
关键词:
聚集信息素黄曲条跳甲寄住挥发物
结项摘要

The striped flea beetle, 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is a cosmopolitan insect pest on cruciferous vegetables, such as cabbage, radish and mustard. Although, various high dosage synthetic insecticides(e.g. chlorpyrifos, phoxim, malathion) have been used to protect field vegetable, still efficient and acceptable methods of controlling this insect is lacking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ecticide resistance and higher application rates in turn creating environment pollution. Hence, some safe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methods are needed to cope with these ongoing problems..A major strength of pheromones is their effectiveness as part of inter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schemes, because of their compatibility with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and other benefical invertebrates such as bees and spiders..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dentify and synthesize the aggregation pheromone of the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of P. striolata; to identify and synthesize the attractive compounds against P. striolata from host plant volatiles Brassica juncea;and then to study how host plant volatiles interact with the pheromone to attract P. striolata by using both plants and synthetic compounds through choice experiment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ing.

黄曲条跳甲是华南地区重要蔬菜害虫,传统农药的使用导致抗药性增加,环境污染,为此,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目前控制跳甲所必需。昆虫信息素因其高度专一性和对昆虫高效的防控性,在IPM防治对策中已成为绿色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黄曲条跳聚集信息素和寄主挥发物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他们对黄曲条跳甲的协同诱集作用。内容包括:首先分析华南地区黄曲条条甲的聚集信息素,检验是否和台湾黄曲条跳甲聚集信息素存在地域性差别;其次研究黄曲条跳甲寄主植物芥菜(Brassica juncea. L)挥发性物质中各单体对跳甲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寻找到对跳甲有吸引作用的物质;最后在两者基础上通过选择性实验和田间实验研究它们对黄曲条跳甲的协同诱捕作用。通过该实验,希望寻找到能诱捕黄曲条跳甲的化学物质,为将来采用信息素防治黄曲条跳甲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实现综合、高效、环保的防治跳甲提供应用基础。

项目摘要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传统化学防治方法导致抗药性增加和环境污染,为此,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目前控制跳甲所必需。昆虫信息素因其高度专一性和对昆虫高效的防控性,在IPM防治对策中已成为绿色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黄曲条跳甲聚集信息素和寄主挥发物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它们对黄曲条跳甲的协同诱集作用。应用固相微萃取方法分别收集黄曲条跳甲雌雄成虫的虫体挥发物,用GC-MS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雌虫和雄虫挥发性物质含有烷烃类、烯烃类、醇类,主要组分以烷烃类和烯烃类物质为主,其中两者共同含有且含量较大的为2-异丙基-5-甲基-1-庚醇和2,4-二甲基-1-癸烯。雌、雄成虫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差异较大,有12种仅存在于雌虫中,25种仅存在于雄虫中。同时,两者都释放的挥发物含量差异也比较明显。触角电位测试发现异胡薄荷醇、壬醛能引起黄曲条跳甲的触角电位反应,进一步应用四臂嗅觉仪测定黄曲条跳甲成虫对其嗅觉反应。结果表明:两种物质在不同浓度、流速下的作用不同,雌雄虫对两种物质的反应也不同。异胡薄荷醇在流速150 mL/min、浓度10 uL/mL时对雌虫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而对雄虫没有显著效果;壬醛在流速100 mL/min、浓度10 uL/mL时对雌虫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而在流速200 mL/min、浓度0.1和1 uL/mL时对雄虫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另外,收集和比较了完整和被黄曲条跳甲取食过的寄主植物芥菜(Brassica juncea L.)的挥发物,两者分别检测到12种、8种挥发物,含有酯类、肟类、烷类和醛类,主要组分以酯类和肟类为主,其中两者共同含有且含量较大的为酞酸二甲酯和酞酸二乙酯。触角电位测试表明其中3种能引起黄曲条跳甲的触角电位反应,分别是酞酸二甲酯、邻苯二甲基二丁酯和邻苯二甲基二异丁酯。测定了黄曲条跳甲对这3种物质4个浓度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酞酸二甲酯4个浓度都具有吸引活性,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个浓度具有吸引活性、1个浓度具有驱避活性,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无生物活性。将虫体挥发物和寄主挥发物的活性成分混合进行生物测试,发现异胡薄荷醇与酞酸二甲酯混合,或与酞酸二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一起混合,以及酞酸二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混合都能提高对黄曲条跳甲的吸引效果。将实验室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3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DOI:10.7524/AJE.1673-5897.20150518001
发表时间:2015
4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4.010
发表时间:2020
5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7

徐迪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70671087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701388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17117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80139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67115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黄曲条跳甲的寄主适应性和致害性变异的研究

批准号:30671370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侯有明
学科分类:C1402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春油菜黄宽条跳甲的寄主选择机制研究

批准号:3166052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李海平
学科分类:C1403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黄曲条跳甲产卵节律的主钟和子钟研究

批准号:3110150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贺华良
学科分类:C1407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杀虫剂选择压胁迫下黄曲条跳甲抗药性的微进化机制

批准号:3127207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宾淑英
学科分类:C1405
资助金额:7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