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平衡点的研究对于提高农田碳储量、确立土壤培肥目标、减缓温室效应意义重大。本项目以备受人们关注的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拟测定土壤活性有机碳、慢性有机碳、稳定性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借助1987年设立的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地膜覆盖定位试验站(1987-2007)这一平台,围绕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研究长期地膜覆盖及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分析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同位素13C标记法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率,初步建立起20年长期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平衡点模型。为明确长期地膜覆盖及施肥条件下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演变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为合理培肥土壤提供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植被碳汇空间格局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长期施肥下黄土旱塬农田土壤有机碳演变特征及碳库组分差异
长期施肥下典型黄壤稻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演变特征
长期施肥下养分有效性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的影响及机理
长期施肥对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