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和唾液口腔微生物组结构和功能差异与龋病的关系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709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14.00
负责人:杨德琴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周智,皮根莉,甘宁,罗俊,秦杰,李月恒,王勤花,黄锐,钱英子
关键词:
龋病牙菌斑唾液蛋白组核心微生物组
结项摘要

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牙菌斑和唾液是口腔微生物致龋的主要生态微环境,微生物按致龋能力强弱形成"连续流"。前期我们提出"连续流动态假说",利用16SrRNA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封闭人群和开放人群对比研究,初步证明了牙菌斑和唾液微生物"连续流"的病理性演替变化与龋病发生的相关性,口腔微生物构成上具有高度多样性,同时提示"核心微生物组"存在可能。芯片探针获得的基因信息有限,且缺乏蛋白质水平上的认识。本项目拟应用GS FLX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Ettan DIGE荧光差异蛋白表达技术结合MALDI-TOF/TOF质谱分析,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高度,系统研究封闭人群牙菌斑和唾液口腔微生物组结构和蛋白组差异表达的原位变化与龋病的关系,验证"核心微生物组"的存在,为致龋"连续流动态假说"及生态性菌斑假说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并有望寻找与龋病密切相关的基因组和差异蛋白组生物标记,为预防龋病提供新的思路

项目摘要

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牙菌斑和唾液是口腔微生物致龋的主要生态微环境。本项目为一年期探索项目,应用GS FLX 高通量454 焦磷酸测序、等重同位素多标签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iTRAQ)分析,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高度,初步探索封闭人群牙菌斑和唾液口腔微生物组结构和蛋白组差异表达的原位变化与龋病的关系,并为"核心微生物组"提供依据,初步建立龋病相关口腔微生态学可行性研究方案,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方向和方法。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33.004
发表时间:2018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4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杨德琴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960419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57150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37147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牙菌斑微生物组预测儿童龋病发生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67097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杨芳
学科分类:H150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牙菌斑中非产酸菌与龋病的关系

批准号:39070866
批准年份:1990
负责人:刘正
学科分类:H1503
资助金额: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龋病病因的牙菌斑微生物连续流动态假说

批准号:30960419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杨德琴
学科分类:H150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牙菌斑特性和龋易感性的研究

批准号:30572039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梁景平
学科分类:H150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