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和渗漏池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状况、播期 、密度、肥料等对叶面积、光合、蒸腾、根群时空分布、耗水时空分布、生长发育、源库平衡、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品种对水分亏缺反应的差异及其机制。证明了小麦对上层土壤水亏缺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明确了小麦的水分生产率有相当大的差异、分析了具生理原因;以及磷肥等对水分亏缺引起不利影响的补偿作用及其机制。本项目实施过程期间,三种节水模式累计推广704万亩,总增产小麦40.7万吨,共创经济效益71105万元。同时,还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研究了省肥高产技术,形成“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器统 —小麦栽培新体系”。对解决华北平原小麦高产与资源环境矛盾将产生重大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北方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生理机制及调控
旱地超高产小麦节水高效生理生态机制的研究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高产春小麦节水机制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研究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生态生理指标优化模型应用研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