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气(或气体)包裹体组分与压力的恢复是天然气成因与成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目前研究现状,本申请拟开展"富气(或气体)包裹体内气体组分与压力的半定量-定量研究"这一研究。旨在利用不同类型的人工包裹体,获取多组分富气(或气体)包裹体内不同气体组分含量的激光拉曼校正因子,建立包裹体内各组分分压与其激光拉曼偏移的关系,并利用高压釜合成的矿物包裹体对上述关系进行检验与误差评价。在此基础上,计算川东北地区主要气藏中富气(或气体)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与压力,恢复天然气充注历史。通过该研究,不仅可以完善对富气(或气体)包裹体的研究手段,更可加深对气藏内包裹体形成机理与应用的认识,这对于我国具有复杂成藏历史的气藏的评价非常重要。
气体或富气包裹体保留了气藏充注历史的重要信息,其组成与压力(密度)数据对成藏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开展了富气或气体包裹体组分及压力(密度)的激光拉曼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等数据,对普光气田、东方及乐东气田的气体或富气包裹体的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1)普光气田发育三类包裹体。其中,高密度甲烷-H2S气体包裹反映了储层原油裂解及伴随的TSR反应;高密度甲烷-焦沥青包裹反映了石油包裹体的后期裂解;低密度甲烷-盐水包裹反映了储层早期非原油裂解阶段的气体充注;(2)东方和乐东气田发育低密度甲烷-盐水包裹体、CO2包裹体和CO2-N2包裹体。这种组合表明,烃类气体的生成与聚集早于CO2气体,本区气藏属于CO2改造型气藏;CO2-N2包裹体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CO2是高热流、成藏晚期阶段的产物,其形成与聚集时间要晚于烃类气体。(3)川东北五科1井下志留统页岩石英脉体中的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和轻烃包裹体表明原油裂解气是页岩气的主要来源之一;(4)包裹体沥青的拉曼光谱特征可反映包裹体的热演化程度,初步建立了焦沥青拉曼G峰和D峰峰间距与焦沥青热成熟度的关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多组分逸出气体的热分析-质谱定量新方法研究
被动FT-IR多组分气体非线性定量分析技术研究
气体水合物微观生长过程的定量实验研究
单个烃类包裹体组分及成熟度紫外拉曼光谱定量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