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了第四纪中桂林地区东亚湿润季风气候的持续,古东亚季风及活跃岩溶在云贵高原的存在;2、提出了表征表生岩溶作用的土壤环境标志,包括活跃的水分运动,强烈化学淋溶,活跃的土壤碳参与及丰富的可迁移钙;3、阐述了土壤化学场对岩溶作用的显著影响,表现在土壤碳,土壤酸度及土壤钙活度对岩溶作用的促进;4、揭示了土壤碳、钙在岩溶系统碳、钙循环的活跃参与,表明了大气碳通过土壤碳的转换而驱动岩溶过程的重要机制;上述结果表明土壤是岩石-大气—水系统的界面地球化学环境,提供了岩溶系统中碳,钙循环的调蓄及对岩溶过程的驱动,对于认识表生岩溶作用的机理,揭示岩溶系统对于大气CO2的源汇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Phosphorus-Induced Lipid Class Alteration Revealed by Lipid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in Oleaginous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sp. PJ12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bionics flapping wing
岩溶动力系统中土壤钙迁移及生态环境效应
岩溶系统中土壤氮肥使用对岩溶碳汇的影响研究
贵州岩溶区土壤剖面铀、钍的富集机制及其环境活性研究
石漠化峰丛坡地土壤优先流的形成机制及其岩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