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显子组测序技术下DFNA61耳聋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0071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刘穹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大勇,赵飞帆,赵亚丽,韩冰,张秋静,齐悦,兰兰,赵阳,史伟
关键词:
外显子组测序基因定位中频克隆遗传性耳聋
结项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本项目申请人于2009年新定位的DFNA61耳聋基因座位中进行新基因的克隆研究。DFNA61基因座是项目申请人应用全基因扫描、连锁分析的方法在17号染色体D17S804至D17S969之间6.74cM的区域定位的一个耳聋基因座位。该家系临床表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迟发型、为中频为主的听力损失。该新基因座位已得到国际基因组人类基因命名委员会审核、批准。该定位区段内尚无听力损失相关基因的报道,其内共有14个编码蛋白基因。本研究拟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进行新基因的定位克隆工作,以期发现该家系的致聋基因,找到该新基因座位的责任基因,并对新基因进行初步的功能研究,探讨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指导临床耳聋基因诊断。

项目摘要

本项目对DFNA61家系进行了定位区段的目标片段测序,拷贝数变化分析,全基因组测序,并先后两次进行了外显子组测序,共针对外显子测序的结果共选择了15个基因进行了筛查,但却没有找到最终致病的耳聋基因。究其原因,因为本家系的表型为迟发型听力减退,病人的发病年龄参差不齐,有些第三代成员可能是潜在的病人但尚未发病,而有些认定为患者的家系成员可能是老年性耳聋而造成了表型的误判。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重新进行家系表型的采集并对目前的数据进行再分析,以期最终找到致病的耳聋基因。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4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5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刘穹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利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识别房间隔缺损新基因

批准号:8140024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王彬彬
学科分类:H020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搜寻多汗症致病基因研究

批准号:8127174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周育文
学科分类:H12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利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识别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新基因

批准号:8137069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李宏军
学科分类:H0401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用外显子组捕获测序技术鉴定Olmsted型掌跖角化症的致病基因

批准号:8115002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咸宁
学科分类:H12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