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对鸡L-FABP和L-BABP基因的表达调控展开研究,并对这两种FABPs与长链饱和、不饱和脂肪酸、胆汁酸、胆固醇等疏水性配基的亲和力进行全面分析,进而通过基因干扰和过表达技术改变这两个基因在鸡原代肝细胞中的表达,检测肝细胞内脂肪酸从头合成、脂肪酸摄入、脂肪酸β氧化和胆固醇代谢等脂质代谢过程的变化以及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力图阐明鸡L-FABP和L-BABP对肝脏内脂肪酸和胆固醇的代谢的可能作用,为全面解析禽类脂类代谢的遗传机理提供新的数据;同时以东北农业大学建立的肉鸡腹脂双向选择系(高脂系和低脂系)、高脂系与白耳鸡杂交产生的F2资源群体为实验材料,采用高通量的核酸分析系统(WAVE)对L-FABP和L-BABP基因进行多态性位点检测,分析基因序列变异是否显著影响鸡主要体脂性状,确定其能否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鸡育种实践中,为鸡体脂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鸡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和模式生物,对其脂类代谢分子机理进行研究,不仅能为鸡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人类的肥胖及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是一种大量存在于禽类肝脏中的胞内脂肪酸结合蛋白,能够结合疏水性脂肪酸形成复合物;肝脏基础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BABP)对脂肪酸结合能力较弱,而对胆汁酸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这两种FABPs可能对鸡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功能。.本项目以东北农业大学建立的肉鸡高、低脂系和F2资源群体为实验材料,采用高通量的飞行质谱等技术对这两个基因进行多态性位点检测和个体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L-BABP基因多态性对鸡体重、腹脂重和腹脂率等性状有显著影响。同时以11和14世代高、低脂系肉鸡的肝脏为实验材料,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在两系间肝脏组织存在显著差异,均是在高脂系中的表达高于低脂系。以人肝癌细胞系为实验材料,构建了鸡L-FABP和L-BABP报告基因系列缺失载体,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测定了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L-FABP基因-2076bp/-20bp区域的启动子活性最强,522/-20bp区域启动子活性最弱;L-BABP基因-1096bp/-66bp区域的启动子活性最强,-545bp/-66bp区域的启动子活性最弱;进一步进行研究显示C/EBPa是这两个基因的负调控元件。以鸡原代肝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基因干扰和过表达的技术对这两个基因功能进行研究,Real-time RT PCR检测这两个基因被干扰、过表达后细胞中脂类代谢相关基因(L-BABP、ACC、PPARa、ATGL4、APOB、SREBP1、CPT1和APOA1)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鸡肝脏细胞中L-FABP基因干扰、过表达效果显著,且L-FABP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显著或极显著影响L-BABP、PPARa和APOB基因表达。最后,本项目利用1,8-ANS探针作为一个配体研究这两个蛋白的配体结合能力。结果显示这两种蛋白对1,8-ANS探针有亲合能力不同,L-FABP比L-BABP具有较高的配体亲和能力。.本项目从鸡L-FABP和L-BABP基因多态性、表达规律、表达调控、干扰和过表达研究和配基结合属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鸡脂类代谢机理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并为肉鸡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鸡Vanin-1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及其在肝脏脂类代谢中的功能研究
蛋鸡miR-223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肝脏脂质代谢中的功能研究
鸡miR-122的表达调控及其对肝脏脂类代谢的功能研究
RB1基因调控鸡脂质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