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中国东部夏季一些典型江淮流域大范围旱(涝)、华南华北大范围涝(旱)的年份,利用再分析资料计算这些年份亚洲季风区的逐日大气视热源汇,并将其与用常规气象站、自动气象站(AWS)观测资料计算的大气热源汇及相关的OLR资料等进行对比研究,确定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然后用带通滤波方法对逐日热源汇资料进行时间尺度分离,得到季节到年变化、季节内低频振荡、准双周振荡三个不同频带的大气热源,重点研究一些大气热源汇中心区(如青藏高原及其南侧侧的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和赤道印度洋、中国南海、菲律宾东部的热带西太平洋等)的季节内低频大气热源传播和变化在旱涝年夏季的不同特征,同时分析另外两个频带的不同变化特征和不同频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研究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和我国东部旱涝变化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期望可以确定夏季影响我国东部天气气候异常的大气热源变化关键区及其时间变化特征,为夏季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新的参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植被碳汇空间格局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北京市大兴区夏季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来源及影响
人穷还是地穷?空间贫困陷阱的地统计学检验
新型卫星降水产品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分析——以SWAT模型为例
亚洲夏季风建立和强度年际变动模态及其与全球大气热源变化关系的研究
过去2000年亚洲季风气候百年际变化特征与机理的模拟研究
大气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对短期气候预测影响的研究
过去300年我国东南季风区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