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气候态意义上的气象场,着眼于季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参照现有的确定季风建立和强度指数的一些方法,利用各种气象资料确定精细到每个格点(或站点)的夏季风建立日期和强度,讨论不同资料不同方法确定的夏季风建立日期和强度的异同,分析亚洲夏季风演进的基本特征,并探索一种能最大限度表征这种特征的新指数。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每年亚洲夏季风的建立日期和强度,利用EOF、SVD等统计方法研究其年际变动模态,探讨夏季风建立迟早和强度年际变化的地域性差别及相互联系。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ECMWF 44年(1958-2001)的再分析资料计算全球大气热源,从全球大气加热场的调整和变化角度出发,解释和预测亚洲夏季风建立和强度的年际变动。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填补国内外在亚洲夏季风建立日期和强度年际变动模态方面的研究空白,在大气热源的研究方面,争取有所创新,达到国内外相关研究先进的水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亚洲季风区大气低频热源的年际变化与我国旱涝的研究
大气环流季节变化及其年际变动的分析
北半球大气准定常行星波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季风的关系研究
过去2000年亚洲季风气候百年际变化特征与机理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