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持续感染所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重点防控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至今仍无有效治疗药物。国内外近年的研究结果提示HBV可能通过干扰TL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调节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而导致持续性感染。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LR2表达减少及IL12等水平低下,并与血中存在的大量病毒表面抗原(HBsAg)有关,提示HBsAg可能选择性地抑制TLR2配体诱导的IL12分泌,但尚不清楚其分子机制。本项目拟在机体、细胞及分子三个层面上,通过对TLR2的表达,TLR2与相应配体结合、HBsAg内吞以及TLR2下游信号传导通路(NF-κB和/或MAPK)活性等多个环节深入研究HBsAg选择性抑制IL12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将有利于了解HBV感染影响机体天然免疫功能从而建立持续感染的机制,并可为开发新一代的抗HBV制剂或药物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至今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已知,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慢性化与乙肝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有直接的关系,但其中的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组先前的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Toll样受体-2(TLR2)配体Pam3csk4刺激产生细胞因子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且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水平与细胞因子水平呈负相关,提示HBsAg可能对机体免疫细胞TLR2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推测这可能是HBV抑制天然免疫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课题在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下,以PMA分化的THP-1细胞系为模型,深入研究HBsAg抑制单核巨噬细胞TLR2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初步阐述HBV抑制天然免疫而逃逸免疫清除的机制,从而为“打破HBV免疫抑制”等治疗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发现如下:(一)血源性HBsAg选择性地抑制TLR2配体诱导PMA-THP-1细胞产生IL-12,但并不影响IL-1β、IL-6、IL-8、IL-10 和TNF-α的产生;(二)研究TLR2信号通路中与IL-12表达相关的NF-κB 和MAPK信号通路时发现,血源性HBsAg选择性抑制IL-12的原因在于其选择性地抑制了JNK信号通路,但并不影响NF-κB、P38和ERK通路;(三)在正常人和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CD14阳性细胞中证实了HBsAg对JNK活性的抑制效应;(四)单核巨噬细胞内吞HBsAg的过程可能与HBsAg发挥抑制作用相关。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阐述HBV可通过其编码的HBsAg蛋白选择性地抑制TLR2下游的JNK信号通路从而选择性地抑制IL-12的产生,揭示了HBV通过逃逸天然免疫而导致持续感染的新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全长HCV Core抑制HBsAg诱导的免疫应答及机制研究
基于抗肿瘤血管生成探讨HSV-TK基因结合IL12基因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
TLR2/4双靶向配体 Zymosan对电离辐射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蜂毒素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