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其重要的恶性生物学特征,并直接影响预后。研究发现,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大多仅集中于其本身具有的免疫学功能(免疫抑制)。而我们前期实验发现:1.MDSCs在胰腺癌转移淋巴结内异常募集;2.MDSCs分泌SDF-1、VEGF-3等一系列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分子;3.表达SDF-1特异性配体(CXCR4)的肿瘤细胞又恰恰在胰腺癌转移淋巴结内大量聚集。因此我们推测,MDSCs在胰腺癌引流淋巴结内募集,形成预转移小生境,除了本身具有的免疫抑制功能外,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系列非免疫学机制直接促进原发肿瘤向淋巴结转移,但其中所涉及的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课题拟从微环境角度出发,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对MDSCs在胰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非免疫学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并以MDSCs为靶点,探索针对胰腺癌淋巴结转移进行治疗的新模式。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包括MDSCs在内的免疫细胞亚群对胰腺癌的淋巴转移、免疫逃逸相关机制,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1胰腺癌患者免疫状态普遍受到明显抑制,与肿瘤负荷相关。表现为免疫抑制性细胞上调(如MDSCs, Tregs和B细胞的),而抗肿瘤免疫细胞则明显下调(如CD8+以及CD8+CD28+细胞等)。2这些异常分布的免疫细胞亚群的变化,揭示了肿瘤负荷对机体免疫状态的抑制,并且与术后的长期生存密切相关。3研究揭示了肿瘤源性的HLA-G表达,与胰腺癌的免疫逃逸、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4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如胰腺癌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微环境中MDSCs募集与扩增、NK的异常激活无能,CTL的活化抑制)与肿瘤异常高表达的HLA-G密切相关。.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1.已发表SCI一篇(Pancreatology, 2014).2.受邀参加2014年美国胰腺协会/日本胰腺病协会在夏威夷共同举办的第45届会年,并做大会报告一篇(“The Prognostic Roles of Peripheral Lymphocyte Subsets Obtained From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Abstract #14171) has been accepted for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45th Anniversary Meeting of APA & JPS).3.另一篇SCI论文已在Current Molecular Medicine 杂志under review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胰腺癌分泌的exosomes教育BMDCs致预转移小生境在胰腺癌肝转移作用中的分子机制
胰腺癌可溶性因子诱导BMDCs致预转移小生境在胰腺癌肝转移作用中的分子机制
胰腺癌细胞分泌的组织蛋白酶前体诱导BMDCs致预转移小生境在胰腺癌肝转移作用中的分子机制
Occludin蛋白磷酸化在肺预转移小生境微血管完整性改变中的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