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足亚纲根头目种类是甲壳动物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本项目结合现有保存标本,采用野外调查,随机采样等传统的动物学研究方法,以成体(内体和外体)内部结构解剖和幼体形态分类为主,辅以COI、16S rDNA和18S rDNA等分子标记手段,对我国根头目做出全面系统的分类学描述和系统发育学研究。弄清我国沿海蔓足亚纲根头目的种类组成及其分布特点。研究结果将填补我国在根头目分类研究的空白,也为澄清此类群动物的分类地位、开发和保护经济甲壳动物资源,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动物地理学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根头目是甲壳动物中的重要类群,是寄生于不同类别的甲壳动物,并影响这些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寄生物种。至今我国根头目分类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我国沿海根头目种类的标本收集,成体寄生阶段的标本分类鉴定,蟹奴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形态结构,根头目种类分子标记方法确定。共记录了我国沿海根头目2亚目7科7属14种,其中包括13种为我国海域新记录种。描述了Sacculina angulata、Sacculina scabra、Sacculina anomala、Sacculina sinensis、Sacculina lata、Sacculina serenei、Sacculina sp1、Sacculina sp2、Drepanorchis tenuicutis、Loxothylacus nierstraszi、Heterosaccus papillosus、Diplothylacus sinensis、Thylacoplethus squillae、Polyascus gregarius等种类的外体附着宿主的部位、大小、数量和形态特征。外体形态发育过程研究发现中华双环粒蟹奴为雌性外体和雄性外体,两者的功能截然不同。腺介幼虫身体大致分为四部分:一个背甲、一对复眼、一对前触角、6对胸肢和一对与胸肢相连的尾叉;无刺胞亚目种类进行分子确认时,选择18S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相反有刺胞亚目种类则以COI作为分子标记。本研究是我国首次对根头目的分类区系研究,填补了我国在根头目系统分类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为今后继续深入研究该类群提供了基础资料。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分类、预测与防控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癌异常细胞快速检测方法
中国近海原多甲藻科(甲藻门)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蟾蜍类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卷虫责科分类和系统发育
中国舞虻族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