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Sieb.et Zucc.)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落叶藤本果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但东三省的资源最丰富,尤以长白山地区较常见。软枣猕猴桃抗逆性强、口感好,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Vc含量是其他水果的几十倍),而且具有抗胃癌、削脂减肥和抗衰老的功效,然而至今仍处于野生状态自生自灭,很少被开发利用。究其原因,果实极易软化(常温可贮藏一周左右)是开发利用的限制因子。本项目拟通过研究软枣猕猴桃果实的成熟特性、果实细胞壁成分变化、细胞壁分解酶[PG、β-Gal、PME酶等]活性变化、控制果实软化的关键酶基因克隆及基因表达和乙烯、MCP、钙等处理对软栆猕猴桃果实软化的影响,探明软枣猕猴桃果实的软化机理。本研究为软栆猕猴桃果实的贮藏、运输和加工提供基础数据,而且对本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果品种类多样化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探明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机理,研究了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中品质变化、淀粉含量变化、呼吸率和乙烯发生量变化、细胞壁成分及分子大小变化、细胞壁分解酶活性变化、果胶酶基因克隆及其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中果实硬度迅速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增加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而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中变化不明显;软枣猕猴桃果实在软化初期迅速降解,总糖在淀粉减少的始点开始急剧增加,而还原糖在贮藏中徐徐增加。软枣猕猴桃果实POD和SOD酶均在软化中后期出现很明显的活性高峰。软枣猕猴桃果实在软化初期出现呼吸高峰,乙烯发生量迅速增加,淀粉含量迅速下降和淀粉酶活性迅速增加。在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细胞壁成分降解明显,果胶甲酯酶和β-半乳糖苷酶在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初期出现活性高峰,PG酶和纤维素酶则在软化期形成活性高峰,这种结果与PG酶和β-半乳糖苷酶基因转录表达一致,说明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软枣猕猴桃果实果软化中均起作用,而且果胶和半纤维素分子大小变化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1-MCP和CaCl2处理延缓了软枣猕猴桃果实的软化进程,但延缓程度有差异,1-MCP 抑制软化作用较明显,而CaCl2处理抑制软化作用不是很明显,而且对乙烯还出现了抑制作用。.可见,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并非某一因素作用,而是包括淀粉酶、乙烯和果胶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淀粉的降解某种程度上促进果实的软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软化,但果实软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壁成分的降解,而细胞壁成分的降解与细胞壁分解酶的活性有关,从这个意义上看,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壁分解酶的活性。强化细胞壁结构稳定的措施或抑制果胶酶活性的措施均可延缓软枣猕猴桃果实软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软枣猕猴桃野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果实品质的关联解析
蓝莓表皮蜡质损伤与采后果实软化机理研究
桃果实成熟软化机理的研究与关键基因的克隆
转录因子MYB调控采后香蕉果实软化的分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