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湖泊埋藏学研究,提高古环境解释精度,是当今古湖沼学研究的前沿。本研究拟通过对抚仙湖水体、捕捉器、表层沉积和钻孔硅藻的综合研究,根据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来获取硅藻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体积,从而得到水体中硅藻沉降通量和表层沉积中硅藻累积速率,结合精确的年代测定计算抚仙湖不同湖区硅藻优势种和敏感种的保存系数,对抚仙湖硅藻在不同深度水体、水-土界面和沉积后的各个过程的埋藏特点进行探讨;将得到的硅藻保存系数应用于不同湖区岩芯沉积硅藻校正中,在此基础上解释抚仙湖过去两百年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同时综合分析孢粉、磁化率等环境指标,将抚仙湖硅藻群落结构变化与人类活动联系起来,深入探讨硅藻群落结构在不同湖区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本项目的完成不仅能填补国内深水湖泊水体硅藻时空分布特征、硅藻溶蚀过程及表层沉积硅藻空间分布差异等方面空缺,还可以填补国内关于硅藻埋藏学研究的空白,并进一步提高重建过去湖泊生态环境的精度。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抚仙湖环境突变的古湖泊学和地貌学研究
胶莱盆地恐龙化石埋藏学及其古生态与古地理意义
环境因子对抚仙湖大型底栖动物时空格局的影响机制研究
流域内矿源性磷在深水抚仙湖中的沉积和释放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