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抗、感褐飞虱分离解体的基础上,采用分群法(BSA)鉴别出与抗褐飞虱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Rm211。借助于分子标记,在武育粳3号为轮加亲本的加交群体中进行抗性追踪。使得武育粳3号由感褐飞虱改良为抗褐飞虱生物型I。此外,明确了南京14对褐飞虱生物型工具有主效抗性,且为显性单基因遗传,并构建了南京14/02428一粒传群体。本研究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粳稻抗褐飞虱育种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粳稻抗褐飞虱育种新的方法和途径。本研究基本完成预期计划,但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对褐飞虱抗性鉴定工作中复杂性和工作量估计不足,投入不够。并体会到水稻抗褐飞虱遗传研究有关工作亟待加强;(1)改善鉴定条件,保证稳定虫源;(2)构建持久抗性品种永久群体。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航天诱变水稻新种质抗褐飞虱基因的精细定位及MAS育种利用
高抗稻褐飞虱新基因的分子标记精细定位与水稻育种利用研究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多样性持续控制褐飞虱的分子机理
高抗稻褐飞虱新基因Bph24(t)的分子标记精细定位与水稻育种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