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病是临床多发性疾病,以黏膜病变为主。脾虚致使脏腑功能异常,影响胃粘膜屏障功能,全面降低胃粘膜防御机制,导致慢性胃病的发生目前尚无系统阐述。全面探讨脾虚与胃粘膜屏障功能之间的关系,对寻找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病的有效途径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本项目,复制脾虚大鼠模型,采用益气健脾传统中药四君子汤干预给药,应用Western blot、投射电镜、流式细胞仪技术,针对胃黏膜表面分泌物(MUC1、MUC5AC、MUC6、胃黏膜磷脂含量)、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黏膜免疫功能(CD4+、CD8+、SIgA)和黏膜再生、修复功能(Caspase-3)不同级别的防御机制的指标分别进行检测。分析脾虚与胃粘膜屏障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找寻中药修复胃粘膜的作用机制。对探索中药胃粘膜保护剂,为健脾益气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为传统中药的临床广泛应用,提高临床疗效以及降低慢性胃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实验通过对脾气虚大鼠胃粘膜黏液凝胶(MUC5AC)、胃黏膜免疫屏障(CD4+、CD 8+)、外周血CD4+、CD 8+、胃黏膜细胞凋亡(caspase-3)、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变化探讨脾虚与胃粘膜屏障减退间的相关性,进而揭示脾虚在慢性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脾虚证大鼠胃粘膜MUC5AC含量明显减少,而治疗组胃粘膜MUC5AC含量明显升高;脾虚证大鼠胃粘膜CD4+含量明显减少,CD 8+含量明显增加,胃粘膜局部免疫功能减退,而治疗组胃粘膜CD4+含量明显增加,CD 8+含量明显减少,胃粘膜局部免疫功能一定程度上得到回复;脾虚证大鼠外周血CD4+、CD 8+含量无变化,而治疗组外周血CD4+含量明显增加,CD 8+含量无变化;脾虚证大鼠胃粘膜caspase-3含量明显增加,而治疗组大鼠胃粘膜caspase-3含量明显下降;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多次送检标本均未能检测出结果。结果表明脾虚状态下,胃粘膜表面物理防御能力下降,胃粘膜免疫防御能力减低,胃粘膜的再生和自我修复能力减低,全身的免疫功能亦有所减低,从而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低,可能是慢性胃病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从肝脾论治石学敏院士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特点
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倡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屏障损伤肠组织Claudin - 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高剂量单宁酸对小鼠肠道屏障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医肝郁-脾虚-肝郁脾虚证与疏肝健脾方的相关性研究
HMGN2调控雌激素介导的膀胱粘膜屏障结构与功能改变
胃粘膜屏障粘液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变异与逆向分泌性研究
线粒体tRNAThr基因功能改变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