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镍钴锰/碳微纳复合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及高倍率锂电性能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40104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梅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湖北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贤保,朱杰,杨旭宇,张柳,赵真凤,邱家乐,徐豆豆
关键词:
形貌控制结构设计LiNi1/3Co1/3Mn1/3O2/碳的制备微纳复合材料高倍率性能
结项摘要

The main problems of commercial LiCo1/3Mn1/3Ni1/3O2 cathode materials usually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low capacity at high charge/discharge rates and poor cycle stability when driving into deep discharge state. So how to obtain a stable、efficient and economic active material has become a urgent problem for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industry.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obtain LiCo1/3Mn1/3Ni1/3O2 micro-nano structure with abundant high crystallinity {010} facets using hydrothermal/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 further obtain LiCo1/3Mn1/3Ni1/3O2/carbon micro-nanocomposites by spray granulation technique and so on. Eventually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micro-nano assembly and carbon coating for the final products. Systematically study of the as-obtained nanomaterials' predominant crystal orientation、size、morphology and the assembled structure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organic/inorganic molecules' "surfactant-template" effec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investigat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mechanism between LiCo1/3Mn1/3Ni1/3O2 and carbon materials; provide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exploring the specific capacity loss mechanism and the effective suppression measures. We aim at achieving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with improved charge/discharge capacity and cyclic stability at the high rates and high voltage.

商用的三元正极材料LiCo1/3Mn1/3Ni1/3O2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大倍率条件下容量低,深度充放电循环时容量衰减快。因此,如何获得稳定、高效、经济的三元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拟用水热/溶剂热等液相技术合成多种高结晶度{010}面大量暴露的LiCo1/3Mn1/3Ni1/3O2微纳结构,再结合喷雾造粒等技术构建碳均匀包覆的LiCo1/3Mn1/3Ni1/3O2/C微纳复合材料,最终实现对材料的结构设计、微纳组装以及碳均匀包覆三者的有机结合。系统地研究有机/无机分子的“表活-模板”诱导作用下微纳材料的晶面取向、尺寸、形貌和组装结构等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LiCo1/3Mn1/3Ni1/3O2和碳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为探索比容量损失机理以及有效的抑制措施提供研究基础,以期得到在高倍率、深度充放电条件下具有高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的复合三元正极材料。

项目摘要

商用的三元正极材料LiCo1/3Mn1/3Ni1/3O2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大倍率条件下容量低,深度充放电循环时容量衰减快。因此,如何获得稳定、高效、经济的三元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构筑方面,采用水热/溶剂热等液相制备技术,利用有机/无机分子具有的表活-软模板、酸、碱性介质的多重功能,探索行之有效的能使晶面取向择优生长的方法;通过控制配体与金属离子的比例,获得尺寸可控、结晶性较好,且暴露大量{010}晶面的三元材料,并研究其结晶习性;研究微纳结构的形成及组装机理,特殊晶面的暴露等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2)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碳复合技术构建活性物质/碳(石墨烯和炭黑)微纳复合材料,探索不同条件下制备复合材料的新工艺;研究复合电极材料的组成、结构与电化学性能间的关系;探讨碳材料与活性物质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改善因高倍率,高电压充放电条件下而导致的材料易团聚、极化等问题,为提高材料在高倍率,高电压充放电条件下的循环性能和比容量奠定基础。最终在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原材料的微纳化及特殊晶面结构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相应进展;为探索高倍率(1-20 C),高电压(4.4 V以上)条件下,比容量高(165 mAh/g)、循环寿命长(循环200 圈以后,容量保持率98.2 %),充放电效率高的复合正极材料积累了实验数据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本项目执行期间,在国际能源与材料方面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了SCI论文28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参加能源及材料相关的国内外会议4次,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3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梅涛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0275141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075022
批准年份:2000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91120307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30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90407018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69985007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具有核壳结构的镍锰钴基三元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

批准号:5130405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罗文斌
学科分类:E0410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新型纳微多孔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批准号:5167218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许运华
学科分类:E020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燃烧合成制备高倍率锰酸锂正极材料及性能研究

批准号:5146203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郭俊明
学科分类:E0208
资助金额:5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废旧锂离子电池锂镍钴锰系层状正极材料失效机制及直接修复研究

批准号:5120415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赵丽利
学科分类:E041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