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在皖南戴公山、金寺山、麻姑山和九连山林场,连续了3年分别以接种式释放白僵菌、以农药桃治虫源地,淹没式交替施用白僵菌和农药防治主要害虫,以及不采取任何治虫措施,发现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以戴公山>金寺山>麻姑山>九连山林场,松毛虫平均虫口以戴公山(1.0条/株)<金寺山( 3.0条/株)<麻姑山(6.5条/株)<九连山林场(7.5条/株)。首次提出同主成分分析法动态评价群落稳定性的方法。以多元分析等数学分析方法证明长期放菌对非目标无脊椎动物无明显致病性。建立了白僵菌侵染率与虫口、温度、湿度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以接种式族菌为主,辅以化防持续控制松毛虫的方法。以荧光显微,扫描电镜和生理生化技术探讨了白僵菌致病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应用白僵菌控制松毛虫策略生物多样性评价
生境调节及稻田群落多样性与水稻害虫的持续控制
人类经营活动对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阔叶红松林树种克隆性及其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