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针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趋势问题,采用布病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结合布病血清学方法、细菌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技术等方法,通过三年对三江源地区居住人群进行血清中布氏菌抗体的检测、布氏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PCR技术的诊断鉴定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以及引起布病流行的传播因子和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系统化研究,探索构建三江源地区布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阐明引起布病流行的致病机理,对揭示三江源地区布病流行特点、筛选有效治疗方案、防控技术新途径和新思路有重要意义,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流行趋势的预测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为该地区布病防治综合干预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摘 要.项目以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现状为背景,主体研究的是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和防控技术。采用布病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现场调查三江源地区9县1镇30个乡6310人,入户调查与布病有关的14项行为,并采集样品,同时对三江源地区10个旅游团339人,调查旅游活动与布病风险。开展2491人布病健康知识问卷和区域内161个各类基层医疗机构布病防控能力问卷调查,搜集乡(镇)、县人、畜间基础资料。确诊141人感染,感染率为2.23%,患病40人,患病率为0.63%,均为新发病例,建立病例档案和规范治疗与健康教育。感染者全部采集全血进行病原学检测,培养分离布氏菌2株,经菌落形态、涂片染色镜检、噬菌体等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羊种3型。通过调查,展开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地理系统应用于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和防控技术四项研究,将布病的调查范围从地理、环境、人文、流行病学调查拓展到了旅游活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三江源地区布病空间流行特征,使用AMOS-PCR 技术鉴别布氏菌种型。初探性的将CTX-II用于布病患者骨性标志物检测,探索性的研究三江源地区家畜种群数量和布氏菌种优势与气候因子变化密切关系,指导布病重点防控策略。描述了三江源地区居住人群血清中布氏菌抗体水平以及引起布病流行的传染因子和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基础性研究了布氏菌外膜蛋白,布氏菌PCR诊断技术、药物敏感实验。研究了三江源地区布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阐明了三江源地区布病流行趋势,揭示了三江源地区布病流行呈回升趋势及其流行特点。将有效治疗方案及有效防控技术,应用到实际防控工作,为防控工作建立了新途径和新思路,并建立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流行趋势和防控技术理论基础,为该地区布病防治综合干预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面向流行病防控的大规模人口动态接触网络建模与挖掘方法
基于Bayes时空模型的青海省牧业区棘球蚴病的时空分布模型构建和防控研究
三江源地区水系形成机理、形态特征和演化趋势研究
综合性医院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控机制研究